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32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15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河南新安县石寺-北冶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新安县石寺—北冶深部铝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研究,论述了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分析该矿床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该区深部找矿和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2.
通过对陕北油区的走访和抽样调查,了解石油开采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陕北大部分地区的水体污染程度较轻,可用于农作物的灌溉,仅少部分地区水体污染较重不能用于灌溉,采油污水都远远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排放.  相似文献   
833.
开展了对云南省跨国界水体水环境及相关信息的全面调查,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安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34.
通过收集各类S/IVOCs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选取合适的排放因子和估算方法,建立了2019年江苏省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排放清单,分析了江苏省各地市以及各排放源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江苏省排放S/IVOCs约637.31 Gg,其中工业源排放最多,占比达到63.42%,其次为道路移动源(22.23%),非道路移动源占比最少(0.06%).江苏省13地市中,苏州市S/IVOCs排放量最高(161.86 Gg),占江苏省S/IVOCs排放总量的25.40%;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苏州市最高(18.70 t·km-2),而单位GDP排放强度连云港市最高(22.45 t·亿元-1).江苏南部S/IVOCs的排放量较中部和北部地区高,各地市S/IVOCs总排放量、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和单位GDP排放强度相差均较大.全省S/IVOCs排放量的不确定范围在-88.46%~224.38%,其中生物质燃烧源的不确定范围最大,为-96.40%~277.17%.  相似文献   
835.
陕西苹果果区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陕西省1961-2010年气象观测站冰雹观测数据,分析38个苹果基地县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历史灾情等方面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陕西苹果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GIS技术完成陕西苹果果区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陕西苹果果区冰雹北多南少,高原和高山多于平川、盆地;延安、渭北西部果区多于渭北东部、关中西部果区;1970-1980年代是冰雹高发期且波动较大,1990年以后有所减少;降雹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冰雹日数最多,春秋次之;冰雹日变化呈单峰型,14∶00-19∶00是陕西苹果果区降雹的高峰时段,出现频次为78.7%。2陕西苹果果区冰雹灾害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延安中西部,该区年平均雹日约2 d;中度风险区主要包括韩城、合阳、澄城、蒲城、富平北部、耀州区、淳化、彬县、长武大部及其北部所有非重度风险区,该区年平均雹日1~2 d;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西北部及东部部分地区,该区年平均雹日不足1 d。  相似文献   
836.
陕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秃尾河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采用资料收集法和实际调查法对秃尾河流域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内锦界工业园区周围的地表水水质较差,其余的水质较好,均在Ⅲ类水标准范围内;地表水污染物主要为COD、氨氮、石油类污染物;锦界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影响秃尾河水质的主导因素;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效果是秃尾河未来水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调查结果对秃尾河流域的污染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37.
利用HYSPLIT4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甘肃地区5个站点2017~2018年逐时72h气团后向轨迹;结合各站点颗粒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选择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春冬季,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分析了甘肃地区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基于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将各站点分析结果输入Tra...  相似文献   
838.
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好地进行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于2017年9月—2018年4月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该河段设定的9个研究断面,27个采样点位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调查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9种,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丰水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分别为84.9×104~3868.3×104 cells·L-1、0.268~20.978 mg·L-1,丰水期平均密度(1490.0×104 cells·L-1)和平均生物量(7.864 mg·L-1)显著大于枯水期(354.8×104 cells·L-1、1.152 mg·L-1).优势种分别为6种和8种,主要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表明丰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高于枯水期,9个采样断面的水质总体评价呈现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至中轻污染状态.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磷(TP)、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影响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39.
基于遥感与随机森林算法的陕西省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遥感数据作为反映土壤组成结构及植被生长状况的数据源,借助辅助环境因子的土壤属性预测在数字土壤制图中日益受到重视。论文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基于AWIFS(分辨率56 m)和MODIS(分辨率250 m)遥感数据及501个实测样点数据对陕西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精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南部的秦岭山地区和大巴山区为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5 g·kg-1,黄土高原南部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在16~25 g·kg-1之间,关中平原和汉中低山丘陵区含量偏低,大部分在13~25 g·kg-1,而黄土高原北部和风沙滩区含量大部分低于10 g·kg-1。基于AWIFS影像的预测效果要优于MODIS影像,成像日期对有机质预测的影响不大。基于RF模型的土壤有机质预测精度在设定的不同抽样百分比条件下,独立验证数据集的平均误差大部分不超过3 g·kg-1,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7以上。高程是影响土壤有机质预测的最重要因子,当影像的分辨率降低时,样点分布的地理经纬度和坡度对土壤有机质预测的影响上升,植被因子的影响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840.
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文基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交互耦合机制,以陕西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2005-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整体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中度耦合协调发展为高度耦合协调(0.549~0.800)。耦合度方面,以2009年为界,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两两及整体耦合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协调指数方面,以2007和2009年为拐点分为3个变化阶段,其中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协调指数T3以及三系统总协调指数T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指数T1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2)从空间序列上看,2014年陕西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