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生态环境评价作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在近海生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标准相对单一及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以生态系统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环境因子和生态响应的近海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数计量方法,根据环境因子指数和生态响应指数在交叉判断矩阵中的位置,将近海生态环境状态分为优、良、中、差和劣5个等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整体环境因子指数为0.41~0.84(平均值为0.67),生态响应指数为0.17~0.75(平均值为0.45),综合评价等级为良,但已非常接近中等级别;其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溶解无机氮负荷较高、重金属和浮游动物密度负荷过低. 不同海域生态环境状态存在明显差异,25个近岸海域中等级优和良的共占60%,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东部和西南部;海域等级为中和差的各占16%,另有8%海域等级为劣. 该评价模型与方法从生态环境整体性揭示海域存在问题,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根据山东省1961-2010 年90 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Penman-Monteith 模型方法,分析了山东省ET0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并结合各气象要素的多年相对变化定量探讨了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 来,山东平均ET0以-1.818 mm/a的趋势减少,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1983 年前后ET0发生突变。各气象要素对ET0变化的敏感区域、与ET0相关性地域差异明显。虽然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系数较低,但其减小趋势极显著,多年相对变化较大,使平均风速成为ET0变化负贡献最大的气象要素,日照时数次之,最高气温贡献最低,相对湿度在沿海地区的正贡献较大。年、春、秋和冬季对ET0变化的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夏季是日照时数,半岛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的主导因子是相对湿度。突变后主导因子是平均风速的站点明显减少,主导因子为相对湿度的站点明显增多,由于夏季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导致突变后夏季大多数站点对ET0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23.
利用2010年完成的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双层网格化大密度、高精度土壤碳数据,估算了全省土壤表层(0~20 cm)、中上层(0~100 cm)和全层(0~16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及其储量,并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山东省不同深度土壤碳库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表层土壤碳库以有机碳为主,而全层土壤碳库则以无机碳为主. ②全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50.65×106 t,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22 kg/m2,但在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 ③土壤中较高的w(黏粒)、w(Se)、w(TN)和稳定的C/N等土壤条件均可促使w(SOC)增加,而土壤盐渍化、高硅、富盐基离子的沙性土壤环境则不利于有机碳的积累;此外,人类活动对林地、草地的破坏,以及灌溉水田、园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土壤有机碳积累受降水量影响明显,随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受气温影响不明显. 在各因素综合影响下,山东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呈沿海低、鲁西北平原和胶莱盆地中等、鲁中南山地丘陵和中低山区偏高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4.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系统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城市群存在着巨大的生态赤字,生态系统安全性脆弱,生产、生活强度严重超过了其生态系统的自然承载能力.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5.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猛禽资源现状,山东省共有猛禽2目、5科、42种和亚种,它们对促进农林生产、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6.
孙昭民  魏光兴 《灾害学》1996,11(4):43-47
详述了1995年发生于山东省范围内的各类灾害情况,总结分析了1995年山东省灾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7.
黄河山东段断流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时段、断流河段逐年延长, 断流开始日期逐年提前, 下游黄河面临决口改道的险境。同时, 下游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损失,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危害、总结过去认识上的不足、探讨性的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8.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一套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获取了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了各地海水入侵的平均距离,从而实现了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并能以地图或数据的形式快捷的显示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29.
山东省旱,涝,地震灾害的时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英  刘厚赞 《灾害学》1995,10(1):63-68
分析了山东地区历史干旱、洪涝和地震灾害时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发现旱涝与地震灾害一样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准周期活动特征,且地震与旱涝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如内陆大地震多与干旱活动相继发生,海域地震多发生在洪涝活动时期;破坏性地震前多发生干旱,震后又常有洪涝相随等。进而对山东旱涝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期。文中还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0.
李爱贞  何佳梅 《灾害学》1995,10(2):64-67
本文以1993年鲁南、鲁西南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暴雨成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