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4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安全科学   462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587篇
综合类   3315篇
基础理论   532篇
环境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501篇
评价与监测   1197篇
社会与环境   345篇
灾害及防治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8篇
  1973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Strategies to conserve biodiversity need to include the monitoring, modelling, adapta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Atmospheric issues include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extremes; climate change;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acid deposition;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Coarse filter and fine filter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first approach, climate-based models, using GIS technology, helped create future biodiversity scenarios under a 2 × CO2 atmosphere. In the second approach, the SI/MAB forest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protocols helped calibrate the climate-forest biodiversity baseline and, as global diagnostics, helped identify where the biodiversity was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present climate. Forest climate monitoring, an enhancing protocol, was used in a co-location approach to define the thermal buffering capac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their ability to reduce and ameliorate global climate variability, extremes and change.  相似文献   
982.
对环境监测工作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环境法制的不断完善,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给环境监测工作明确“定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法学原理,从环境监测的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在诉讼中的作用以及技术鉴定对环境监测的要求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环境监测应定位于“技术鉴定”及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执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83.
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对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目标。制定了GB383-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新标准有基本项目31项,特定项目45项,对42面有机化学物质指标3项防止富养化指标和2项常规污染控制指标作了较详细地论述,对项目的分析方法亦作了增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984.
全国环境监测站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以适应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平。指出应抓住计量认证,提高这些地区的环境监测规范化水平;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并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开拓创新,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人员水平,加大投入等重要环节,欠发达地区在短期内会逐步实现标准化环境监测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985.
通过对项目EIA与区域环境规划的概念,性质,内容,方法及在环境管理中作用的论述,指出了二者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与面临的形势及对环境管理新的要求,提出了在今后的实施中应注意协调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86.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特点,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原则,就建立应急组织、应急程序、技术储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供各地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参考。  相似文献   
987.
GIS支持下的盐池县土地沙漠化动态遥感监测与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不同时期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分别解译编制2期土地沙漠化类型图,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了盐池县1985—1995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出前后两期间动态演变格局。并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说明盐池县属于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同时存在着“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双重现象。  相似文献   
988.
环境污染对生态危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模式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风险评价和环境经济学角度,综述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危害经济报失的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989.
GIS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专门用于地理空间信息处理和管理的计算机技术系统,造成城市水污染的污染源及其相关数据均具有空间分布特性,这决定了GIS可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GIS能支持与水环境有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以解决复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和水污染控制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环境保护部门和科研部门提供研究与决策支持。本文就GIS在水污染控制这一领域的应用做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990.
基于RS与GIS的毕节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滑坡危害最重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降水量、土地利用、坡度等9个滑坡孕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研究区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通过与研究区的历史滑坡灾害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说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用于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