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8篇 |
免费 | 890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5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534篇 |
综合类 | 2306篇 |
基础理论 | 57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1篇 |
评价与监测 | 224篇 |
社会与环境 | 353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篇 |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145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09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336篇 |
2011年 | 346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283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712.
通过对中国近岸常见底栖双壳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运用Log-logistic模型及Weibull毒性效应阈值模型计算对苯二酚对2种受试生物的半致死效应浓度(LC50)、非检测效应浓度(NDEC)及无观测效应浓度(NOEC);分析慢性毒性试验对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及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苯二酚对毛蚶、紫贻贝的LC50分别为34.10和66.50 mg/L,NDEC分别为0.36和0.50 mg/L,NOEC分别为0.40和0.60 mg/L。慢性试验周期内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的组内与组间差异不显著(P>0.1);SOD酶活性仅在个别时间段对照组和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13.
通过在西安市三环内6个功能区布设62个采样点,采样分析其表层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质量比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表层土壤中DMP、DEP、BBP、DnBP、DEHP和DnOP平均值分别为0.188 mg/kg、0.187 mg/kg、0.091 mg/kg、4.174 mg/kg、6.122 mg/kg和0.188 mg/kg,6种PAEs总质量比(∑6PAEs)范围为1.54 mg/kg^153.17 mg/kg,平均值为10.95 mg/kg。6个功能区∑6PAEs从高到低为交通区>工业区>混合区>公园>文教区>住宅区。与其他城市表层土壤中PAEs值比较发现,DMP处于高水平,DEP、DnBP、DEHP和∑6 PAEs处于较高水平,BBP和DnOP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14.
715.
铅冶炼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铅冶炼企业周边3 000 m范围内220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有毒有害元素铅、镉、砷和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受到汞、砷、铅、镉的污染依次明显严重,土壤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土壤镉、铅、汞、砷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5.9%、17.2%、0.58%、0.11%。土壤铅、镉和砷的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汞的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土壤铅和镉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可以用直线函数和幂函数表达,函数反推的有效态值和对应统计值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716.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田区土壤中C_(10)~C_(40)的石油烃,通过优化加速溶剂萃取的条件,使方法在62 mg/L~3 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4.8 mg/kg。用该方法测定石油区短期、中期、长期油井污染土壤样品,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3%~5.2%,加标回收率为84.8%~98.5%,有证标准样品测定结果在可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717.
Assessing protected area effectiveness using surrounding (buffer) areas environmentally similar to the target are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as J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5,105(1-3):69-80
Many studies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n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buffer) area present simil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be compared.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protected area,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s are compared inside the park with its surroundings. However, the heterogeneity in spatial variables can bias this assessment: we have shown that most of the protected areas in Mexico presen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interior and their surroundings. Therefore, a comparison that aims at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must be cautioned. In this paper, a simple method which allows the generation of a buffer area that presents similar conditions with respect to a set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was us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lakmul Biosphere Reserve, a protected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Mexico. The annual rate of deforestation inside the protected area, the standard buffer area (based upon distance from the protected area only) and the similar buffer area (taking into account distance along with som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0.3, 1.3 and 0.6%,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cted area wa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land clearing, but that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standard buffer area gave an over-optimistic vision of its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718.
719.
为了掌握细菌种群在褐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于2013年4—8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秦皇岛近岸海域褐潮暴发敏感海域细菌种群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在8月最高、5月最低;不同月份水体中细菌种群种类组成及其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第一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013年4月、5月、6月、7月和8月相对丰度分别为46.26%、41.11%、49.69%、38.48%和40.55%;第一优势科为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42.20%、34.36%、44.68%、32.17%和28.79%;4月、5月和7月第一优势属为Chloroplast_norank,相对丰度分别为21.48%、16.44%和11.66%;6月第一优势属为Roseobacter_clade_DC5-80-3_lineage,相对丰度为17.85%;8月第一优势属为Candidatus_pelagibacter,相对丰度为15.55%. 典范相关分析(CCA)结果显示,ρ(NO3-N)、ρ(Chla)和富营养化指数(卡尔森指数,TLI)是研究区域内影响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表明细菌种群结构特征与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藻类生物量及其特征密切相关,细菌对研究区域有害赤潮暴发的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