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41.
从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出发介绍污泥产生的环节,探究污泥传统处置方法和资源化处置方法,同时对污泥源头减量化方法做了详细论述,最后分析了污泥处置成本的影响因素,对污泥环保处置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342.
粉煤灰/污泥烧结陶粒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粉煤灰和工业污水处理站的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烧结法研制复合陶粒.分析了不同配方和不同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以陶粒吸水率、容重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配比和最佳烧结温度,并对陶粒用于铺设景观水底、治理城市水体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粉煤灰/污泥陶粒的容重为0.79~0.90 g/m3,吸水率为68.95%~80.01%.陶粒对水中氨氮和总磷吸附容量分别为0.03~0.05 mg/g和0.01~0.02 mg/g.  相似文献   
343.
采用两个直流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研究了Ni(Ⅱ) 、Cr(Ⅵ) 对好氧活性污泥真实产率系数(YH)、COD去除率、MLSS和污泥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Ⅱ) 、Cr(Ⅵ) 为3 mg/L时,YH(MMLSS/MCOD)从无重金属的0.388分别升高到Ni(Ⅱ) 的0.427和Cr(Ⅵ) 的0.408;COD的去除率不受影响,MLSS增加了7.5%;污泥呼吸作用增强了5%.随着Ni(Ⅱ) 、Cr(Ⅵ) 浓度的进一步增加,YH、COD去除率、MLSS和呼吸作用都迅速下降.当Ni(Ⅱ) 、Cr(Ⅵ) 为15 mg/L时,YH(MMLSS/MCOD)分别为0.289和0.218;而Ni(Ⅱ) 、Cr(Ⅵ) 为25 mg/L时,对污泥呼吸的抑制作用分别达43%和60%.总体来看,Cr(Ⅵ) 比Ni(Ⅱ) 对系统的毒性更大.  相似文献   
344.
实验通过运行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对城市初级污泥的两步嗜热厌氧消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步嗜热厌氧工艺相比,两步嗜热厌氧工艺运行稳定,具有更高的有机物降解率、病原体的杀灭率,多产出的甲烷气体不仅可以弥补由于预处理而额外消耗的能量,而且还有净能量剩余。  相似文献   
345.
生物膜氧化沟污水处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膜氧化沟是在普通氧化沟内放置合适填料,使之成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混合污水处理工艺。本研究通过清水试验,选择出了生物膜氧人诉合适填料及其安装方式,并同时比较了生物膜氧化沟和普通氧化沟的传质效果,水流阻力、水力混合特性。通过污水试验,确定了生物膜氧化沟的填料最佳填充率。并比较了生物膜氧化沟和普通氧化沟的去除COD、SS、TN效率及两者的污泥性能。  相似文献   
346.
利用活性污泥制造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万洪云 《干旱环境监测》2000,14(4):202-206,225
论述了利用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好氧污泥和厌氧污泥制造活性炭的过程,选择出最佳的制作条件,并进一步测试了产品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剩余活性污泥制造活发现灰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在最佳条件下制成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47.
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光谱学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变化。红外和紫外光谱显示:在42天的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中NH4^ 含量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羧基和含苯环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荧光光谱和E4/D6比结果进一步证实,随着堆肥的进行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增大,样品中的腐殖类物质与富啡酸相似。  相似文献   
348.
利用厌氧和好氧浮动生化床相结合的工艺处理以乳制品废水为主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低、运行效果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9.
溶解性惰性COD(S1)是决定污水处理厂出水COD能否达标的关键指标.针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S1测定的影响,对S1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修正.实际生活污水的测定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在长距离输送的合流制污水的实测过程中发现:晴天条件下,瞬时样的S1/COD和Si/SCOD(溶解性COD)变动较大,在24 h混合样中St/COD和S1/SCOD较为稳定,分别为(9.2±0.3)%和(27.3士2.1)%;暴雨天气下,S1/COD和S1/SCOD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50.
This paper aims at characterizing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treated sludges from Paris conurbation in terms of micropollutants and assessing their fate during different sludge treatment processes (STP). To achieve this, a large panel of priority and emerging pollutants (n = 117) have been monitored in different STPs from Parisi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cluding anaerobic digestion, thermal drying, centrifugation and a sludge cake production unit. Considering the quality of treated sludges, comparable micropollutant patterns are found for the different sludges investigated (in mg/kg DM – dry matter). 35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in treated sludges. Some compounds (metals, organotins, alkylphenols, DEHP) are found in every kinds of sludge while pesticides or VOCs are never detected. Sludge cake is the most contaminated sludge, resulting from concentration phenomenon dur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As regards treatments, both centrifugation and thermal drying have broadly no important impact on sludge contamination for metals and organic compounds, even if a slight removal seems to be possible with thermal drying for several compounds by abiotic transfers. Three different behaviors can be highlighted in anaerobic digestion: (i) no removal (metals), (ii) removal following dry matter (DM) elimination (organotins and NP) and iii) removal higher than DM (alkylphenols – except NP – BDE 209 and DEHP). Thus, this process allows a clear removal of biodegradable micropollutants which could be potentiall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ncreasing DM removal through operational parameters modifications (retention time, 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