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47篇
综合类   990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31.
This work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multiple-class pharmaceuticals in both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sludge samples based on ultrasonic solvent extraction,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quantific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extract all the target pharmaceuticals (25) in a single process and analyze them within 24 min. The recoveries of the target pharmaceuticals were in the range of 69%-131% for wastewater and 54%-130% for sludge at different spiked concentration levels. The method quantification limits in wastewater and sludge ranged from 0.02 to 0.73 ng/L and from 0.02 to 1.00μg/kg,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this method was validated and applied for residual pharma- ceutical analysis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located in Beijing, China. All the target pharmaceuticals were detected in the influent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0.09 ng/L (tiamulin) to 15.24 μg/L (caffeine); meanwhile, up to 23 pharmaceuticals were detected in sludge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60 ng/kg (sulfamethizole) to 8.55 mg/kg (ofloxacin). The developed method demonstrated its selectivity, sensitivity, and reliability for detecting multiple-class pharmaceuticals in complex matrices such as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sludge.  相似文献   
832.
归纳了厌氧过程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了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特征评述了国内外厌氧反应器对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反应器自身结构及运行参数来应对低温、低浓度对厌氧反应器运行的不利影响最后介绍了厌氧反应器在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方面的应用以及实际工程案例,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3.
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溧阳市1985~2011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SO2、NO2、TSP/PM10作为评价因素,通过计算各评价因素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分析了长期空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SP/PM 10为1985年以来溧阳市首要环境空气质量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市空气质量主要隶属于一级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隶属于二级标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隶属于三级标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隶属于二级标准,近几年受TSP/PM1 0因素影响,在三级标准的隶属度有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NO 2超越SO2成为继PM 10之后制约空气质量的第2大因素;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规模效应较为显著,技术减排效应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834.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三家炭素企业排放烟气的监测(重点监测、苯并[a]芘)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炭素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对沥青烟气治理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为做好乌海市炭素企业沥青烟气监测及改善沥青烟气污染状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5.
化学镀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正被广泛应用。但是化学镀镍溶液因其自身的还原反应性质导致镀液不稳定、使用寿命短。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镍离子、亚磷酸盐、硫酸钠及一些有机物等。镍是一种致癌的重金属物质,也是一种短缺昂贵的金属资源,磷则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污染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化学镀镍废液中的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生态平衡的破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对影响磷处理效果的氯化钙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在试验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操作所得出的温度与pH值对镀镍废水磷处理的影响的结论,设计出一套化学镀镍废液综合治理的工艺流程。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6.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然而,短期内无法有效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来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北京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及我国的缺水城市之一,气候变化无疑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气候变化对北京市水资源领域已经形成的影响,从自然、工程、政策制度三个角度探讨了北京市水资源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可采取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37.
针对中国氧化铝行业日益严重的赤泥排放及堆存污染防治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赤泥产生、综合利用和堆存的环境管理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赤泥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8.
在阐述了阿特拉津的污染现状和危害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常规生物处理技术及深度处理:膜处理、高级氧化、催化还原、吸附等技术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进展,并总结对比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39.
本文介绍了LED外延片芯片制造业工业废水的治理方法,同时,也对废水处理后的回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40.
In this study, a new and facile route was employed for synthesis of polyamidine with abundant cations and attractive five-membered ringlike structural unit. N-vinylformamide and acrylonitrile copolymerized firstly to form intermediates, and the intermediates were processed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o produce polyamidine. A series of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e.g. polymerizat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dosage of initiator) were optimized through productivity, viscosity and cationic degree as evaluation. SEM analysis illustrated that the amidinization process could reduce the size of spaces between molecular and created compact structure, which would contribute to good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and high viscosity. FT-IR, XPS and NMR spectra presented a rather clear structure of polyamidine. 34.3% of sludge was sedimentated through the flocculation of polyamidine in the early stages. In contrast, only 6.8% of sludge was sedimentated by polyacrylamide. The moisture content in dehydrated floc could be reduced to 77.7% when 60 mg/L polyamidine was add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lyamidine showed a great potential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ludge dewat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