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71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铜峡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和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导致化肥氮向水体流失.用15N示踪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铜峡引黄灌区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化肥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氮量为当地习惯施氮300kg.hm-2时,水稻吸收的化肥氮在籽粒中最多,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3%,吸收的土壤氮约占52.63%;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7.90%,在0~9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23.31%,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为51.21%,氮肥的损失率为48.79%;氮肥除了被当季作物吸收和部分以矿质氮残留在土壤中外,灌区19×104hm2的水稻田化肥氮年流失量为2.78×104t,生产1000kg水稻(净籽粒),排放纯氮20.17kg;在0~90cm土壤层中均有化肥氮残留,残留化肥氮主要富集在表层0~30cm,在60~90cm检测到化肥氮,说明青铜峡引黄灌区在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当季的化肥氮淋溶到90cm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2.
用二元混合模型对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和近海沉积物样品OC/N与δ15N在早期成岩过程中均发生了较大改变,OC/N可用作判断有机质来源的辅助证据,而δ15N不宜用作沉积有机质来源的指示.δ15Corg 则可以较可靠地用来评价来源的贡献.稳定C同位素二元混合模拟结果表明从珠江河流出海口往近海方向,陆源有机质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在珠江口内,陆源有机C的比例略大于水生有机C,而近海有机质以当地水生藻类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3.
曾庆飞  孔繁翔  张恩楼  谭啸 《环境科学》2007,28(8):1670-1674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太湖不同营养状态湖区内外源物质对微生物食物链主要成分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有大量外来物质输入的河口区,细菌、浮游枝角类、溶解性有机物(DOM)和颗粒性有机物 (POM)的δ13C 和δ15N同位素值,溶解性无机碳(DIC)的δ13C同位素值明显低于其它采样点,这表明河口区受陆源营养物质的影响强烈.其中,DOM的δ13C平均值和陆源C3植物的δ13C值-26‰相近,表现出流域外源的排入对湖泊碳库的影响.与从DIC到浮游藻类的分馏值22‰计算得到的浮游藻类δ13C值相比,POM主要为内源藻类贡献.浮游枝角类的δ13C的平均值低于POM (0.2‰)和细菌 (2.5‰),这可能是由于枝角类脂类的积聚或选择性的摄食δ13C较为贫化的微型藻类(<50 μm)造成的.根据双组分混合模型(two-member mixing model),在河口区陆源C对细菌生物量的贡献占到61.2%,随着向湖心的推进,内源藻类的贡献逐渐增加(58.5%~92.9%).  相似文献   
994.
2009~2010年在江西省“R>”型酸控区11个地区采集了107个石生细叶小羽藓样品. 通过分析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以反映大气氮沉降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甄别大气氮的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江西省不同地区苔藓平均氮含量变化范围为2.46%~3.48%. 整体上呈现赣西北偏高、赣东南偏低的特点,反映出江西省大气氮沉降水平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江西省城市市区苔藓氮含量(2.79%~3.48%)明显高于郊区氮含量(2.46%~2.74%),说明市区大气氮沉降量高于郊区氮沉降量. 苔藓平均氮同位素均为负值[(-1.96±1.30) ‰~(-9.74±0.25)‰],并且市区比郊区明显偏负. 市区苔藓偏负的氮同位素值(-5.51‰~-9.74‰)指示了城市污水和人畜排泄物为主要的氨源,而郊区氮同位素值(-4.81‰~-1.96‰)反映出农业活动氨源的贡献. 本研究为大气氮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5.
典型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对典型区域地下水取样调查以及水化学和氮同位素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程度并对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的无机氮化合物主要以NO3-形式存在,浅层地下水中NO3- -N含量变化范围在2.94~28 mg/L之间,有4个水样的NO3- -N含量超过了我国《地下...  相似文献   
996.
花溪河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  李中轩  陈杰 《地球与环境》2011,39(3):300-304
对乌江上游支流花溪河水进行了一年的监测,测定了DIC含量和δ13 CDIC。结果显示DIC含量在1.73~4.53mmol/L之间,δ13 CDIC的变化范围-9.6‰~-3.6‰,反映了碳酸盐岩的主要控制作用,δ13 CDIC和DIC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分解作用、生物作用对河水DIC也有着重要影响。冬季...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采自南海西沙的现代大砗磲(AD1994--2005)进行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洋双壳类Sr/Ca的不规律变化特征不同,南海砗磲St/Ca比值呈现出很好的年周期变化,且与实测SST形成很好的对应.通过全年对应和极端对应两种方法,建立了月分辨率砗磲Sr/Ca与SST的相关方程,分别为:Sr/C...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微波预处理的面包酵母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处理Sr2+,研究了其吸附特性、生物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过程和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酵母的吸附效能.酵母对Sr2+吸附10min即可达到平衡,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R2=0.9999),平衡吸附量qe为4.69mg·g^-1,二级吸附...  相似文献   
999.
The biokinetics of Cu in Daphnia magna, including dissolved uptake, assimilation and e ux, has been determined using a gamma 67Cu radiotracer methodology. However, this gamma emitting radioisotope is not readily available due to its very short half-lif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mployed a stable isotope tracer (65Cu) to determine the Cu biokinetics and compared our results to those determined using 67Cu. The dissolved uptake rate constant of 65Cu was 3.36 L/(g day),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67Cu (1.32 L/(g day)). With increasing food concentrations from 2 104 to 1 105 cells/mL, the Cu assimilation e ciency (AE) decreased from 46% to 11%, compared to a decrease from 27% to 16% when determined using 67Cu. The e ux of Cu from Daphnia magna was quantified following both dissolved and dietary uptake. The e ux of waterborne Cu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dietborne Cu and the e ux rate constant (0.32–0.52 day??1) was higher than that determined by 67Cu (0.19–0.20 day??1). By considering di erent water properties and handling procedure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s, we believe that these di erences are reasonable. Overall,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enriched stable isotope tracer technique is a powerful tool to investigate metal bioavailability and may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radioactiv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同位素方法来获取水文地质的信息,其主要依据是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对水起着标记和计时的作用。在水文地质研究中,运用科学的同位素方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较其它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