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542篇
安全科学   608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537篇
综合类   1617篇
基础理论   461篇
污染及防治   169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185篇
灾害及防治   1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某核发电厂部分蒸汽和给水管道振动情况非常严重 ,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安全生产。笔者从给水管道的测振出发 ,并利用 3层Daubechise对振动信号进行了小波消噪、滤波、重构处理 ,以找到影响管系振动的激励源的主要频域成分。进而利用比较成熟的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管系进行了模态分析 ,得到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管道振动的原因 ,在不改变管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给出了简单易行的消振措施 ,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消振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Lyapounov理论在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矿井通风系统的特征参数发生变化时,矿井通风系统的风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工作,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本文根据Lyapounov稳定性理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矿井通风系统在其正常的工作区段,系统特征参数发生一定的变化时,其状态是稳定的;当变化超过一定的界限后,系统变得不稳定,不利于系统正常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3.
数字消防--消防信息化的开放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当前消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开放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放的建设模式--数字消防.在探讨数字消防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数字消防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实践中出现的"由总队主导的数字消防模式"和"由民防主导的数字消防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针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洪涝灾害评价的威布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将威布尔分布用于淮河流域水灾成灾面积研究,揭示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形成的 内在规律,进而利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4省的各自灾度对淮河流域的灾害风险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特别适用于大样本计算.  相似文献   
85.
针对搅拌桩施工会引起周围土体的位移及产生很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工程现象,首先分析了搅拌桩施工中固化剂的注入体积与膨胀压力、成桩直径的关系。结果表明,5%~10%的注入浆液的体积可以对周围土体产生1.8~3.0倍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膨胀压力,成桩直径比搅拌叶片的名义直径大5%~10%。然后量测室内模型桩、现场搅拌桩的成桩直径,分析了注入浆液的体积与成桩直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深度不太大的水泥土搅拌桩,有约45%的注入体积会通过上浮隆起的土体损失掉;大约5%的注入体积通过劈裂裂缝渗入到周围土体中;大约50%的注入体积会转化为成桩直径,使桩体膨胀5%~10%,即实测桩径比搅拌叶片的名义直径大5%~10%。  相似文献   
86.
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一般的保护层开采理论,对上保护层开采合理参数和保护范围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合潘东公司具体情况设计了试验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上保护层开采对下临近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消除效果明显,上保护层开采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试验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简要介绍了北京地热资源特点,分析了北京地热资源开发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出了北京城区地热井分布示意图,并针对其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8.
含油污泥特点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油田开采、油气集输及污水处理场,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含油污泥的特点及脱水方法,并对各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没有任何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含油污泥。  相似文献   
89.
Sagoff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18 (2005), 215–236] argues, against growing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majo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non-native species are unproven. However, many such impacts, including extinctions of both island and continental species, have both been demonstrated and judged by the public to be harmful. Although more public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non-native animals than non-native plants, the latter more often cause ecosystem-wide impacts. Increased regulation of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species is, therefore, warranted, and, contra Sagoff’s assertions, invasion biologists have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s that greatly aid prediction of which introduced species will harm the environment and thus enable more efficient regulation. The fact that introduced species may increase local biodiversity in certain instances has not been shown to result in desired changes in ecosystem function. In other locales, they decrease biodiversity, as they do globally.  相似文献   
90.
Stream restoration projects are ofte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orm or stream type and, as a result, there needs to be a clear tie established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stream.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identifies numerous relationships in naturally forming streams that link morphologic form and stream processes.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designs often work around infrastructure and incorporate bank stabilization and grade control structures. Because of these imposed constraints and highly altered hydrologic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imens, the design of urban channel projects is rather unclear.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 and process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se exist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current lack of understanding in applying these relationship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we identify relationships that are critical to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project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how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improve urban stream restoration design.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improving the success of urban restoration project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incorporating process-based methodologies, which can potentially reduce ambiguity in the design and the necessity of using an abundant amount of in-stream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