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权红旗 《化工环保》2013,33(6):536-539
针对近年来企业轻质油品铁路装车系统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危害性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方案:栈台改造时要确保罐车与栈台边缘的距离满足安全间距;确保鹤管和罐车的准确对位;装车流速的控制即要考虑铁路部门不超过3h的要求,也要满足安全流速的要求;装车泵宜选用变频技术;不同油品的鹤管必须分开设置;装车前罐车内的残油和鹤管管线中的残油应进行回收处理;密封盖的选型应考虑密封面的形式和装车过程中车辆的下沉等因素;油气回收设施与栈台的距离不应超过800mm,油气回收主管线的直径可根据实际装车泵最大流量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692.
常温CSTR部分亚硝化影响因素及工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并维持稳定的部分亚硝化效果,以低氨氮人工配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流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在常温条件下对部分亚硝化工艺的影响因子和准佳工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RT=(3.0±0.2)h,DO为0.40~0.50 mg/L,回流比R=20%~30%时,平均氨氧化率为53%,且工艺出水NO2--N/NH4+-N平均为1.11∶1,适宜作为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工况。若持续缩短HRT会导致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降低,部分亚硝化效果受到影响。反应器在上述工况运行时,DO=0.50 mg/L是亚硝化率下降的临界浓度;系统进出水pH差值可良好表征出水亚硝酸盐氮与氨氮浓度的比例。  相似文献   
693.
魏昕  王刚  栾金义  侯秀华  李宇  杨丽 《化工环保》2019,39(3):268-272
采用二级膜分离—冷凝—变压吸附工艺回收处理含有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和苯系物的炼厂罐区外排“呼吸气”。结果表明,进气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范围41 000~182 000 mg/m3,进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0~1 400 mg/m3,150~1 600 mg/m3,300~2 100 mg/m3时,尾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始终低于80 mg/m3,去除率均高于99.9%,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为99.6%、99.6%和99.8%。抗冲击负荷实验将进气量提高50%,尾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仍低于80 mg/m3。二级膜单元可以高效浓缩轻烃,既回收获得可燃气,又解决了轻烃积累所造成的尾气超标难题。  相似文献   
694.
姚猛  凌二锁  徐知雄  黄斌 《化工环保》2019,39(6):713-718
针对成品油库污水排放量不规律,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石油类含量高的问题,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处理工艺对油库原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预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四级隔油池和溶气气浮机,将原一级隔油池改造为调节池,有效解决了油库短时间大量排水对隔油池的冲击;生化处理单元包括水解酸化池和内循环三相生物塔,在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效好氧污水处理装置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深度处理单元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塔和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对生化处理单元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水中COD和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96.0%,处理出水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95.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过程由于水质水量等不确定性参数偏离设计值所引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实验设计的曝气池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用均匀设计产生不确定性参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不确定性情形,用因子设计生成应对这些情形的操作方案,在柔性瓶颈处通过直观分析寻找改进设计方案的策略。从案例研究可以看出,传统的没有系统化地考虑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曝气池在一些不确定性情形下,可能无法正常运行,而本方法有助于避免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696.
高星  李平  吴锦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76-2380
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时,在pH和药剂(有效成分)投加量分别为6.0和600 mg/L条件下,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50%,有效降低了难溶惰性COD含量,缩短了后续电化学处置时间。混凝工艺后,采用电化学工艺处理,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H为6.0、电流I为1.2 A(电流密度为18.18 mA/cm2)、Cl-投加量为1 000 mg/L、极板距离为2 cm,电解30 min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36%,同时,难降解有毒物含量明显降低,渗滤液可生化性TbOD/COD由10%提升至最大值64%。最后采用CSTR处理渗滤液电解出水,系统出水COD、氨氮和色度分别为100~150 mg/L、7~13 mg/L和25倍,为反渗透(RO)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697.
闽南地区酸沉降来源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个二维长距离硫传输Lagrangian模型,模拟了闽南地区酸沉降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闽南地区硫沉降中外来源与局地源的相对贡献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由年均贡献看,闽南地区硫沉降主要由外来源的长距离输送造成   相似文献   
698.
用二层采样头同时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方法。分别用国产玻璃纤维滤膜和中速定量滤纸,1%K2CO3-10%Gly溶液制作浸渍膜,两种浸渍膜现场采集二氧化硫的效率分别为99.4%和95.7%。通过降低碳酸钾溶液浓度(由25%降为1%)及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大大降低了样品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减小了基体效应,提高了测定硫酸根离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经测定,1%K2CO3-10%Gly溶液浸渍膜(90mm)对二氧化硫的采集容量为160 μg/cm2。试验结果表明,浸渍膜法和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的结果相近,相对偏差为4.3%,两种方法测定二氧化硫浓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   相似文献   
699.
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晓莉  赵朋 《环境工程》2007,25(1):31-32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工程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占地省,操作管理方便,其出水可以用来绿化环境、浇花、洗车等。  相似文献   
700.
针对工业LNG储罐泄漏问题,基于Fluent软件结合UDF修正风速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泄漏发展情况,并对泄露口下风向沿直线距离上的泄漏气体浓度进行分析,得出准确气体扩散浓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泄漏孔口越接近地面,横向扩散距离越大.相同风速下,泄漏路径上气体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风速越高泄漏气体沿扩散路径的稀释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