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 探究服役Super304H钢管外壁粗晶组织演变及其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管理与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针对不同服役时间的Super304H耐热钢管,开展显微组织演变及650 ℃高温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着重探讨钢管外壁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第二相析出长大及其对钢管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服役态Super304H钢管中的第二相以富铜相、MX相及M23C6相为主,其外壁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形成粗晶区,而靠近内壁钢管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不明显,为细晶区。相对于细晶区,粗晶区奥氏体晶界及晶内析出更多的第二相,尺寸更大,弥散度降低,导致粗晶区高温拉伸性能显著降低。结论 长期高温运行的Super304H耐热钢管应加强监督,消除因外壁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而带来的胀管等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62.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在室内模拟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燃料油(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乳化液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释放过程中缢蛏体内石油烃的动态检测以及对检测结果的非线性曲线拟合,获得缢蛏对0#柴油、原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平衡状态下缢蛏体内石油烃含量C 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的各动力学参数平均值分别为:缢蛏对0#柴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为10.67、k2为0.0795、BCF为122.56、C Amax为129.07 mg·kg-1、B1/2为9.61 d;缢蛏对原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为7.79、k2为0.0948、BCF为89.38、C Amax为110.68 mg·kg-1、B1/2为7.88 d.缢蛏对0#柴油、原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BCF均随外部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对0#柴油、原油乳化液的释放速率常数k2与外部水体中石油烃浓度无明显相关性,C Amax随外部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0#柴油在缢蛏体内的富集量高于原油乳化液、释放量低于原油乳化液,其原因与不同种类石油的烃类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263.
随着超稠油加工规模越来越大,加工过程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以无组织排放源的特征污染物为分析对象,对比常规原油与超稠油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工艺环节,总结了超稠油加工过程无组织排放的特征。研究表明,非甲烷总烃主要来自生产装置区,其中,原油分离工艺、重油轻质化工艺和油品改质及精制工艺,共占生产装置区排放总量的94.55%,远高于常规原油炼厂。90%以上的硫化氢和氨气来自污水处理设施的挥发,二者的排放量是常规原油炼厂的20倍以上。储罐区苯系物和烃类的无组织排放量均小于常规原油炼厂。装卸区苯系物和烃类无组织排放量均大于常规原油炼厂。  相似文献   
264.
电子废弃物中贵重金属的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电子废弃物数量巨大,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并且其中的贵重金属成分的潜在价值很高,所以,对电子废弃物中的贵重金属的回收迫在眉睫。总结了电子废弃物处理的传统技术,包括机械处理、火法和湿法冶金技术等。针对以上方法的特点及流程,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详细介绍了生物技术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回收贵重金属方面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最后,简要评述了国内电子废弃物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65.
Although TiO2 nanotubes is a promising electrode as supercapacitors due to its high energy density, easy synthesis and chemical stability, there are draw backs such as low conductivity and capacitance. Many studies concentrated on improving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tself but little attention was payed to the reason of capacitance differences caused by its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 Herein, we prepare amorphous and anatase TiO2 nanotubes and hydrogenated them by a simple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ir conductivity and capacitance. And then study and compare their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differences by SEM, TEM, XRD and B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ternal structure order and internal carrier concentr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less than 2 nm in amorphous nanotubes act as a trap of electrolyte ions at current density larger than 0.1μA cm-2, leading to small charge and discharge capacitance. The long-range ordered crystal structure of anatase is more favorable for the orderly diffusion of carriers, reducing the inelastic scattering of carrier diffusion process and the electron hole-complexing probability, making anatase nanotubes exhibit higher coulomb efficiency and cycle stability than that of amorphous ones.  相似文献   
266.
红球菌PR-1菌株破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挺  梁凤来  奚艳伟  刘如林 《环境科学》2006,27(6):1191-1196
利用乳化剂Span 80配制出一种稳定的煤油-水乳浊液作为模型乳浊液,进而从大港油田废水中筛选出1株破乳能力较强的红球菌PR-1.该菌株培养液在55℃下8h可以使模型乳浊液完全破乳,且在实验条件下比化学破乳剂DGF-01具有更强的破乳活性.研究发现,乳浊液的破乳为线性增长过程,冻融和高压灭菌对其破乳能力没有影响,菌体细胞是破乳的主要活性成分,经超声波破碎及有机溶剂处理后其破乳活性显著降低.菌体表面有很强的疏水性,其对烃的粘附率为84%,碳链长度范围在C27~C54的枝菌酸类物质是保持菌体细胞完整性和疏水性的关键,其对细胞的破乳活性也至关重要.PR-1菌株发酵液用于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具有操作方便,破乳率高,应用面广,无毒无害等优点,且能完全脱出J9-19原油乳状液中的水,因此可作为原油乳状液或油田采出水的破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