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60篇
综合类   1010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三峡水库蓄水后不同水位期干流氮、磷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郭胜  李崇明  郭劲松  张晟  张韵  封丽 《环境科学》2011,32(5):1266-1272
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营养盐的变化,对于探讨水库运行对其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08年3月~2009年2月对长江干流三峡区段朱沱、寸滩、扇沱、清溪场、晒网坝、培石,共6个断面和其中1个垂直断面逐月水文、水质监测,按照三峡水库运行的水位特点,将数据样本分成高水位(10~2月)和低水位(3~9月)2个...  相似文献   
952.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对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菱角塘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208.32t/a,土壤侵蚀模数为1 987.75t/(km2·a),属于轻度侵蚀。28.62%的区域为中度、强度或极强度侵蚀,但是其侵蚀量却占总侵蚀量的82.36%,是预防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为15°~35°的区域,其中15°~25°的坡度土壤侵蚀属于中度侵蚀;坡耕地侵蚀最为严重,15°~25°的坡耕地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7.15%,表明坡耕地是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同时用137 Cs核素示踪技术测定的坡耕地和林地土壤侵蚀模数证实了RUSLE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在库区地块尺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3.
该研究于2009年秋季和2010年夏季采集山仔水库七里、库心和坝前断面沉积物柱状样,实验室内测定含水率和有机质的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沉积物中含水率为49.7%~55.1%,有机质含量为1.976% ~2.253%.水平方向上,2009年秋季,七里为含水率、有机质高值区.2010年夏季七里为OM高值区,坝前为含水率高值区.垂向分布上,山仔库区各断面沉积物含水率、OM含量总体上表现为沿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4.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其1984年-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并讨论其驱动力及对渤海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84年-2012年间,盐地减少342.95 km2,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1 105.04 km2.发生这种转变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土地政策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导致人为活动方式发生改变,工业迅速发展,最终导致渤海湾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55.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呈现地质灾害频发、水体污染严重、易产生崩塌与滑坡体、地方病患者比率较高等特征,通过经济、社会、环境三条路径约束着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子系统的约束主要表现在制约库区经济总体发展、对经济带来波动性影响,对社会子系统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基础设施和工程的破坏,对环境子系统中水环境、岩土环境的约束等,应采取增加防治投入、合理开发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水土治理等措施来促进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6.
密云库区1991~2011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密云库区1991~2011年17个指标3个监测点的水质时间变异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年际尺度上的年际Ⅰ(1991~1993,1995年),年际Ⅱ(1994,1996~2000,2002~2006年),年际Ⅲ(2001,2007~2011年)和季节尺度上的非汛期(11~12月、1~4月),汛期(5-10月).基于此,运用判别分析阐释影响年际及季节水质变异的环境因素,最后运用因子分析识别不同年际段的污染来源和组成.密云水库21年间TP均值(0.03mg/L)略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TN均值(0.98mg/L)超过国家Ⅱ类标准的0.96倍,NO3--N是TN均值超标的主要原因,氮磷污染问题仍需要重点监测和治理;库区植物生长状况和密度不均等及人为排放的不固定性使得TP变异系数较大;NO3--N的较大变异系数体现在年际及季节变异性,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水土保持、化肥使用量减少、生活污水减少)和网箱养鱼的取消改善了库区21年水质,NO3--N浓度降低,其季节变异发生在特定季节;另外,年际尺度上,气候变化引起了库区T增加;酸性点源减少使p H升高;工业活动、化肥使用等人为影响的SO42-显著上升促进了碳酸盐岩溶解,使EC、Ca2+、Mg2+、SO42-、T-Hard、T-Alk浓度增加;内源污染减少致使BOD5浓度下降;季节尺度上,季节性气温变动促使非汛期T低于汛期;非汛期碳酸盐岩溶解使Mg2+浓度高于汛期.对比不同年际段的水体污染来源,点源-非点源复合污染转化为以非点源污染为主,21年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过程中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一直影响水体化学特性,汛期降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直接影响水质状况,氮素污染组成简化,以NO3--N为主.控制流域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化肥使用等非点源污染,增强水利流通性,及时清理底泥及沉积物,能够有效减少库区氮磷,有机物及离子污染.  相似文献   
957.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Pd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e0.73Tb0.27Ox/SiO2, Ce0.6Zr0.4Ox/SiO2, Ce0.73Tb0.27Ox/La2O3-Al2O3 and Ce0.6Zr0.4Ox/La2O3-Al2O3 was studied using the reduction of NO by CO.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fluorescence, surface area, X-ray diffractio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CO chemisorption and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b or Zr incorporation improves the reducibility and oxygen storage capacity. CO chemisorption data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large PdO particles due to the low CO/Pd rati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tained in light off temperatures (TLight off) for all Pd catalysts and the most active was 1.5%Pd/Ce0.6Zr0.4Ox/SiO2.  相似文献   
958.
Besides obvious benefits,the Three Gorges Dam's construction resulted in new pollution scenarios with the potentials to threate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 ecosystem.In order to record organic contamination,to find links to ecotoxicological impacts and to serve as reference for ensuing monitoring,several sites in the TGR area were screened applying the triad approach with additional lines-of-evidence as a holistic assessment method.Sediments and the benthic fish species Pelteobagrus vachellii were sampled in 2011 and 2012 to determine organic pollution levels,mutagenic potentials and genotoxic impacts.Two regional hot-spots near the cities of Chongqing and Kaixian were identified and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2013.Onl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could be detected in sediments in 2011(165–1653 ng/g),emphasizing their roles as key pollutants of the area.Their ubiquity was confirmed at Chongqing(150–433 ng/g) and Kaixian(127–590 ng/g) in2013.Concentrations were comparable to other major Chinese and German rivers.However,the immense sediment influx suggested a deposition of 216–636 kg PAH/day(0.2–0.6 mg PAH/(m2·day)),indicating an ecotoxicological risk.PAH source analysis highlighted primary impacts of combustion sources on the more industrialized upper TGR section,whereas petrogenic sources dominated the mid-low section.Furthermore,sediment extracts from several sit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activities of frameshift promutagens in the Ames fluctuation assay.Additionally,significant genotoxic impairments in erythrocytes of P.vachellii were detected(Chongqing/Kaixian),demonstrating the relevance of genotoxicity as animportant mode of action in the TGR's fish.PAHs,their derivatives and non-target compounds are considered as main causative agents.  相似文献   
959.
三峡水库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普遍存在干流水体倒灌支流的现象。为探明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水动力学特性及其营养盐分布的影响规律,于2010年对库区4条典型支流库湾水流速度、水深、总氮(TN)、总磷(TP)等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干支流以异重流形式进行水体交换;大宁河、磨刀溪、小江3条支流库湾水体TN、TP浓度均低于干流水体;香溪河库湾水体TN浓度同样低于干流水体,但库湾上游水体TP浓度高于干流水体;受干流倒灌影响,支流库湾水体主要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营养盐浓度高的干流水体倒灌进入库湾,对其影响范围内的支流水体的营养盐起到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960.
郭劲松  谢丹  李哲  陈园  孙志禹  陈永柏  龙曼 《环境科学》2012,33(4):1129-1135
2008年12月三峡水库第一次试验性蓄水至172.8 m后,开县老县城区域被淹没呈水库特征,对蓄水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生生物生态及水体营养状态的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为了解172.8 m水位后开县消落区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09年1月和2009年12月冬季蓄水期间2次对包括汉丰湖在内的开县消落区水域4个样点藻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从生物角度评估了水域的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2次采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7属69种(含变种),优势种群均为甲藻和隐藻,2009年12月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低于2009年1月.藻类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评价结果显示,冬季蓄水期间开县消落区各采样断面的营养水平属于中-富营养类型.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开县消落区水域冬季蓄水期间处于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