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3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61.
通过分析历年监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时空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整体上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类别未发生变化,营养盐指标中氨氮较蓄水前有明显的下降;其它营养指标变化较复杂;从上游至下游,各营养盐指标呈上升趋势,较长江干流营养盐水平要低;另外受干流回水顶托,致使水流回水区流速变缓,部分河段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相似文献   
56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方法和原则,并举例说明了辽宁省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势、法律程序等。  相似文献   
563.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分别对小浪底水库建成前3年和建成后4年的河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在库首断面水质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小浪底坝下水质状况却明显好转,说明小浪底水库库水对原水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从而使下游河段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64.
抚顺地区土壤肥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地区65个点位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五个指标的实地监测,得出抚顺地区土壤肥力基本状况为:土壤酸碱度处于中等,有机质含量和全磷含量丰富,全氮含量较丰富,全钾含量较缺,并针对该现状。提出了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565.
本文针对甘肃白银金属硫化物矿床长期争论的成矿时代问题,运用成因矿物学的方法,在对各采样点内锆石的标型特征、变生状态进行详细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手段,测得成矿时代为464~440Ma,属加里东成矿期。同时结合矿区外围地层和岩体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讨论了白银地区岩浆活动及主要地质事件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66.
三峡库区燃煤,土壤和水库底泥中含汞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燃煤,土壤和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以及湖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汞的含量,探讨了水库汞污染加重原因。  相似文献   
567.
夜郎湖水库水体甲基汞的分布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贵州夜郞湖水库水体的2006年7月、2007年1月及3月三次采样,研究了甲基汞的时空分布模式,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不同控制因素。比较发现,夏季水体所有形态甲基汞(总甲基汞、溶解态甲基汞、颗粒态甲基汞)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季(p<0.001),而冬春两季甲基汞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空间分布表明,夏季总甲基汞平均浓度从水库上游至下游大坝处呈现稳步上升的分布趋势,大坝处总甲基汞是上游库体的1.72倍,是同期监测入库河流的2.58倍,这说明河流经水库蓄水后,甲基汞浓度在夜郞湖水库库体内升高和蓄集,并且下游水体具有更强的甲基汞蓄集能力。研究进一步发现,水质参数悬浮颗粒物(SPM)、水温(T)和硝酸盐(NO3-)与各形态甲基汞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参数对于各形态甲基汞的季节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在夏季丰水期,河流由于雨水带进大量的农田和土壤颗粒,而成为夜郞湖水体甲基汞的一个重要输入源,同时夏季相对活跃的农业耕作活动带来表层土壤的扰动增加,这可能是引起夜郞湖水体甲基汞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8.
水射流技术处理软基防渗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西沙群岛永兴岛的特殊地基条件下,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对大型地下集水池进行封底,并获得圆满成功的工程实例,总结了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处理珊瑚礁(Coralreef) 地基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69.
封闭流域中,泥沙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而在这些众多的环境影响因素中,植被是土壤侵蚀中最重要的环境控制因子,目前,植被覆盖度变化对输沙量的影响一直是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文章使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密云水库流域内2个子流域出口处2002年至200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对输沙量的影响。密云水库流域多为山地,其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2002年至200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并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气候改变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密云水库流域内,输沙量是降雨情况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的综合反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密云水库流域内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和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且,输沙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来定量分离出生物生理和人为的影响,并从中能够找出在流域生态系统中获得显著结果关键的临界点。研究结果对制定流域的合理开发和管理计划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70.
Using anomalies calculated from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climate predictions we developed scenarios of future fire weather, fuel moisture and fire occurrence and used these as the inputs to a fire growth and suppression simulation model for the province of Ontario, Canada.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bine GCM predictions with the fire growth and suppression model to examine potential changes in area burned in Ontario due to climate change, while accounting for the large fire suppression activities of the Ontario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MNR). Results indicate a doubling of area burned in the Intensive and Measured fire management zones of Ontario by the decade of 2040 and an eightfold increase in area burned by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IPCC SRES) A2 scenario; smaller increases were found for the A1b and B1 scenarios. These changes are driven by increased fire weather conducive to large fire growth, and increases in the number of fires escaping initial attack: for the Canadian GCM's business-as-usual (A2) scenario, escaped fire frequency increased by 34% by 2040 and 92% by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Incorporating more detail on large fire growth than previous studies, our model predicts higher area burned under climate change than do these previous studies, as large numbers of high-intensity fires overwhelm suppress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