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安全科学   260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662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4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toxicity of the leachate produced by the residue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recycling lead from waste batteries. These residues are slag, which once formed, is characterised by its content in ferrous sulphide, sodium carbonate as well as residual coke from the process. It also contains, as minor components, lead and other heavy metals. The slag was stored and watered periodically over a period of 6 months, its composition changing until finally becoming inert, with no exothermal activity. The slag was leached, and its ecotoxicity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bioluminescence test, along with its content in heavy metal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a greater degree of toxicity in the residues with a shorter storage period than the established one, and which were therefore still in the phase of decomposition. However, in the samples taken on completing 6 months of storage, the EC50 value of the leachate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3000 mg/l. Hence, a storage period under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hich leads to inactivity of the residue as well as a decrease in its ecotoxicity, is considered absolutely essential. At the same time, a direct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lead content and the ecotoxicity value.  相似文献   
242.
简要概述了闪速炉气力输送系统收尘装置的改造和圆筒型布袋收尘装置在气力输送系统中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3.
介绍了国外钢渣综合利用概况,分析了我国钢渣处理技术与国外之间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4.
简述了1个GD型电除尘器在矿渣烘干机上应用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45.
微波法处理含铬废渣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辐照解毒铬渣是一项新技术,为考察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对铬渣解毒前后性状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完全地使高价铬转化为低价铬,解毒渣中铬主要以三价形态存在,铬渣毒性得到消除;解毒渣浸出液中Cr6+浓度远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解毒渣已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其在环境条件下可安全存放。说明该技术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6.
微波辐照解毒铬渣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铬废渣微波辐照解毒新方法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铬渣和还原剂--煤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操作条件(微波功率、辐照时间、配比、煤渣质量)对铬渣中Cr6+转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铬渣和煤均能吸收微波能,且煤是很好的碳质还原剂;微波功率、辐照时间、配比的提高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初始w(C)达20%后,反应速率基本不受含碳量的影响;煤渣质量的增加对转化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7.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渣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熔融固化产物--熔融渣的特性.结果表明:熔融渣的主要成分为CaO,Al2O3和SiO2,其含量占总质量的99%左右,而SO3,K2O,Na2O和Cl在熔融渣中的含量明显降低,其质量分数分别从原始飞灰中的10.74%,8 58%,3.81%和20.59%降低到0.17%,0.04%,0.23%和0.11%;熔融渣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含量基本相同,碱度接近于1.0;重金属Cr和Zn的固定率较高,分别为94.2%和81 7%,而Cu,Pb和Cd的固定率较低,分别为31.4%,14.5%和24.6%;采用美国TCLP方法测试的熔融渣中重金属浸出量均低于国家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48.
将贝叶斯规整化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RBPNN)应用于环境领域的 QSPR模型.采用ChemOffice2004内置的MOPAC 2000计算了6种量子化学参数(分子最高占据能EHOMO、分子最低占据能ELUMO、分子生成热HF、分子偶极矩DIP、分子的电子能量EE和分子的核核排斥能CCR)以及氯原子数(Cl)和分子量(MW),建立了87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与电化学还原电位定量关系的BRBPNN模型.最优网络模型结构为6-20-1,其电化学还原电位的拟合及预测能力明显优于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平方和均方根误差(MSE)分别达到0.999和0.000105,0.965和 0.00159.最优模型输入节点到隐含层权重平方和的分布规律揭示出各种描述符对还原电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ELUMO>EHOMO>HF>CCR>EE>DIP.由散点图揭示出影响为正有EE;影响为负有ELUMO,HF,DIP;影响无明显正负性的有ELUMO,CCR.结果表明,贝叶斯规整化大大方便了网络规整化参数选择,保证了网络的优良概括能力和稳健性.本研究对氯代芳香族化合物采用电化学处理的适用性以及分析相应电化学降解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9.
为了解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起因,降低事故发生率,统计梳理2020年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概况,并基于动力电池失效机制和车辆运行数据,提出一种融合事故阶段安全参数关联分析、事故现场调查和全生命周期数据一致性分析的事故多维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深入剖析一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多维分析方法可通过探究事故...  相似文献   
250.
尝试了使用5%钼酸铵-5%磷酸二氢铵溶液组成石墨管连续涂覆结合基体改进剂的方法,应用于地表水Pb的测量中。实验表明,本法具有提高石墨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消除基体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