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99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GFI模型的工业能源强度变动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核算了2001-2010年天津市34个工业行业的能源强度,利用GFI(Generalized Fisher Index)模型将能源强度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3个因素.结果表明,从逐年各因素效应的累积值来看,产业结构对天津市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能源结构,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小;在各因素效应值的波动方面,能源结构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波动较小,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值波动较大.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天津市2001-2010年重工业产值的增加快于轻工业,二者的差距逐渐加大,这种态势抑制了能源强度的降低;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由于绿色生产技术的广泛使用,天津市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都呈下降趋势.因此,天津市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的重点还应该放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不能忽视能源结构和技术进步因素的作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2.
基于STIRPAT模型天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STIRPAT模型,从排放总量、减排量和协同效应系数这3个维度定量分析了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均为工业源,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4;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重要因素;天津市2011年和2012年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增排,协同效应系数分别为0.18和0.17;2013~2014年和2018~2023年大气污染物减排且温室气体增排,协同效应系数均小于0,减污降碳不具有协同效应;2015~2017年和2024~2060年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同时减排,协同效应系数范围为2.74~8.76.天津市具备在2024年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阶段的条件,天津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关键的是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推动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合理控制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和地区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83.
Twelve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in July 2007 in open waters of western Bohai Bay, the Port of Tianjin, and the adjacent estuaries of the Haihe and Yongding Rivers. While overall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metals at incremental depths in these cores met the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GB18668-2002) criteria of China, the magnitude of both metal enrichment factors (EF) and geoaccumulation indices (I(geo)) suggested that pollution with Ag, Cd, Cr, Cu and Zn was occurring in the estuaries and Port. Risk analysis also suggested that Ag and Ni concentrations were sufficiently elevated as to cause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in the study area. Although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western Bohai Bay were of less concern,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 values and excess (210)Pb activity for several metals suggested that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increasing over time.  相似文献   
84.
姚青  孙玫玲  蔡子颖  黄鹤 《环境化学》2011,30(9):1650-1656
作为城市污染大气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臭氧的变化特征与NO、NO2密切相关.分析天津城区2009年全年O3、NO和NO2体积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O3体积浓度春夏季高,这种分布特征与短波辐射的季节分布有关,日照时数和云量的分布证实了这一点.NO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O2浓度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NOx...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天津南港工业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对其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并得出了该区域土壤元素的分布规律。在与其他地区的土壤背景值进行比较后,指出了其异同点。天津南港工业区土壤元素在垂直方向上以不规则分布型为主,但As和Cd在土壤表层和深层的含量变化差异较小,Pb表现为表层富集。水平方向上,园区西北部的土壤元素含量比...  相似文献   
86.
天津新港区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DGGE技术对天津新港潮间带(东经117°45′11.4"~45′12.4",北纬39°2′42.8"~3′14.6")沉积物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了调查,通过Quantity One软件分析不同样品的DGGE图谱,发现9个站位的细菌种类、数量和多样性都存在明显差别,表明该潮间带细菌群落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7.
袁向华 《四川环境》2013,32(2):64-66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等现状,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状况的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者和相关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8.
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15  
在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城区和北京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共设置5个采样点,2009~2010年分季节采集环境PM<,2.5>,并分析其中的无机水溶性离子,进而研究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离子组分的污染特征.研究表明,京津冀PM<,2.5>污染较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年均浓度均超过了100 μg/m<'3>;5个站点二次离子(SO...  相似文献   
89.
以热镀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为例,归纳审核技术要点,总结了天津市第一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经验。  相似文献   
90.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地表风蚀尘是其重要来源,需要对该源的贡献量进行定量估算.基于TM遥感影像对天津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在近郊布设94个点采集地表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GIS进行克里格插值计算,得到土壤粒径分布.结合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计算得出2009年分季节近郊四区(北辰、西青、津南和东丽)土壤风蚀模数、风蚀量、释尘模数和释尘量.结果表明,天津市近郊春、夏、秋和冬的风蚀量分别为21236.31、 4435.21、 7272.13和17204.40 t;北辰、西青、津南和东丽的全年风蚀量分别为6380.23、 32881.13、 8340.67和2546.02 t;全年耕地和林草地的风蚀量分别为49 599.20和548.85 t.天津市近郊2009年释尘量分别为9352.92 t(粒径<10 μm)、 20587.99 t(粒径10~15 μm)和13873.74 t(粒径15~20 μm).天津市近郊输入中心城区20 μm以下的尘量为20592.91 t, 10 μm以下的尘量为4395.89 t,占2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