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1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917篇
安全科学   401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342篇
综合类   2474篇
基础理论   373篇
污染及防治   377篇
评价与监测   685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用硫酸渣制备铁基颜料铁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普红  高均科 《化工环保》2003,23(2):100-102
以硫酸渣为原料,用黄铁矿粉作还原剂,采用湿式空气氧化法制备铁基颜料铁黄。试验得出的适宜工艺条件为:Fe^2 浓度0.25—0.40mol/L,氧化温度70℃,用氢氧化钠或氨水调节反应液的pH,氧化过程溶液的pH控制在3—4。依照该工艺制得的铁基颜料铁黄,其各项指标符合HG/T2249—91标准。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冷冻-空气解冻法对切削液废水进行预处理,使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探究了解冻时间、冷冻时间和冷冻-空气解冻总次数对解冻后挥发到空气中的有机碳质量及烧杯中上层浮沫、中层废水、下层废水各部分的有机碳质量占原切削液废水总有机碳质量的百分比(ηηηη)的影响,且考察了3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优化了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预处理后待后续处理的出水(即中层水)η′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冷冻-空气解冻总次数>冷冻时间>解冻时间;在冷冻时间为19.84 h、解冻时间为6.94 h、冷冻-空气解冻总次数为3次时,响应面法模拟得到的η′的最低响应值为25.26%,3次平行验证实验得到η实测值为26.60%。经冷冻-空气解冻预处理后废水中油滴平均粒径较原切削液废水明显增大,浮沫层中油滴成串或者成片存在。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各项环保措施的深入实施,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逐渐加大。对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形势和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从6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光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在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适应性,参照《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检测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在北京秋季使用PQ200(滤膜采样器)对DustTrak8530、LD-6S、HBKLW-2共3种光散射仪器进行比对测试.结果表明,3种光散射仪器的平行性都达标;在监测PM10时,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标,斜率只有HBKLW-2达标,截距除HBKLW-2略微超标外都与标准相差较远;在监测PM2.5时,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标且优于PM10,斜率只有HBKLW-2和LD-6S达标,截距绝对值相比PM10有所减小,但只有HBKLW-2达标;经校正因子修正后,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回归斜率达标、相关系数不变、监测PM2.5的截距相比PM10更加接近标准值,故光散射仪器更加适用于环境空气PM2.5监测.  相似文献   
105.
哈尔滨等几个城市气候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距平分析和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哈尔滨、石家庄、武汉、广州等4个城市1951—2004年的年均气温和夏季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这4个城市:(1)近50多a来气温基本上都是呈逐渐升温趋势,升温幅度都在1℃以上,其中哈尔滨的气温年变化比其他3个城市剧烈;(2)气温年代际演变特征非常明显,存在10~25a尺度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气候突变;(3)近50多a夏季降水变化趋势不太一致,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波列特征;(4)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非常明显,都存在10a左右尺度变化;(5)降水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6.
在传统生产中,人们往往忽略仪器对安全的作用,简述仪器在空气分离生产中的应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7.
An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sampling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its organ pipe desig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ampling air sequentially, at different heights within the breathing zone. Data are automatically logged at the different receptor level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verage vertical concentration profile of gaseous pollutants. The system has been coupled to a carbon dioxide monitor and used in a brief study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indoo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The system can easily be extended for different heights or modified for use with other types of gas monitor. The results of a trial run,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a coffee room, are presented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Organ Pipe Sequential Sampling (OPSS) syst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8.
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Diesel exhaust i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assessment of workers’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these suspected human carcinogens were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e range of exposure factor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9 individual PAH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in personal air samples shows that time-averaged concentr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did not exceed the Polish Maximum Admissible Concentration (MAC) value for PAHs, that is, 2 μg·m–3.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AH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breathing zone of forklift operators. The maximum exposure factor was 0.427 μg·m–3 (about 1/4 of MAC).  相似文献   
109.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0.
振动和噪声普遍存在于火电厂锅炉送风系统中 ,是电厂噪声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严重影响电厂安全、经济、文明运行。有效地降低送风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是火电厂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丰镇火电厂送风系统结构和运行参数 ,对由此产生的噪声进行了细致的测量 ,分析了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 ,认为送风机蜗舌处产生的气动噪声和管道二次涡流是引发送风系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根据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 ,并结合电厂要求 ,进行了技术改造即在直管中安装栅格网及弯管处安装导流栅以消除局部涡流。技术改造方案实施后经测量的结果表明 ,冷风道的噪声下降了 7~ 1 6dB ,明显降低了送风系统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