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60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46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但长期不同施肥对黄土高原梯田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和养分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期养分定位试验样地为基础,分析了不施肥(CK)、有机肥与氮肥混施(MN)、有机肥与磷肥混施(MP)、有机肥、氮肥与磷肥混施(MNP)、单施有机肥(M...  相似文献   
462.
对青海高原2012年季节性降雪进行采集.6个采样点集中在青海高原东南部地区,共包括36袋雪样.从分析结果可知,青海高原东南部地区季节性降雪中含有较多的沙尘,滤膜颜色多为土黄色.6个采样点雪中的黑碳浓度为(184±123)ng/g,表层雪的黑碳浓度范围是59~238ng/g,平均值为152ng/g.通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知道气流主要来自南亚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少部分是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地区.  相似文献   
46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呼吸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条件下引起土壤呼吸差异性的因素,对预测黄土区退耕还草条件下土壤碳循环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立于1984 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 年3 月至2012年12 月,利用Li-8100 系统(Li-COR,Lincoln,NE,USA)监测了退耕还草(苜蓿)处理和农田(冬小麦)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以及土壤表层(0~5 cm)温度和含水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水分以及有机碳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退耕27 a 来(自1984年麦地转化为苜蓿地),土壤呼吸速率苜蓿地(3.55 μmol·m-2·s-1)达小麦地(1.36 μmol·m-2·s-1)的2.61 倍,累积呼吸量苜蓿地(981 g·m-2)达小麦(357 g·m-2)的2.75 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苜蓿地较小麦地2011 年提高24.5%,2012 年提高2.4%。苜蓿地SOC含量(10.5 g·kg-1)较小麦地(6.5 g·kg-1)提高61.5%,微生物量碳(204 mg·kg-1)较小麦地(152 mg·kg-1)提高34%,0~5 cm土壤水分含量同期高于小麦地,但二者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SOC、微生物量碳等是造成二者呼吸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464.
火烧对拉萨地区湿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拉萨地区典型湿草甸火烧样地与对照样地内表层土壤pH、有机质、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火烧干扰对高原湿草甸表层土壤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pH在6.06~6.85之间,火烧干扰导致土壤pH升高;土壤中w(全氮)、w(全钾)分别为2.35~5.34、23.33~28.72g/kg,火烧干扰使其值下降;火烧对土壤中w(全磷)无明显响应;火烧后土壤中w(有机质)(53.97~144.57g/kg)下降,并且与土壤中w(全氮)的变化趋势一致. 土壤中w(速效氮)的季节性差异较大,火烧干扰使生长季初期表层土壤中的w(速效氮)减少,而在生长季旺盛期则增加,w(速效氮)占w(全氮)的比例变化一致;w(速效磷)在2个生长阶段总体增加,占w(全磷)的比例升高,以平地中变化最为明显;w(速效钾)及其占w(全钾)的比例在生长季初期显著增加,后期则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465.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广泛而严重。科学评价沟蚀土壤质量是侵蚀环境下土壤保育和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沟间土壤为对照,分析了坡耕地沟蚀对土壤质量单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沟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加权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不同沟蚀深度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沟蚀对坡耕地不同土壤质量因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沟蚀导致土壤硬化,pH值增加,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除全磷)随着沟蚀深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近似呈"W"型变化规律。②沟蚀深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用幂函数y=0.866 8 x -0.142(R2=0.877)较好地拟合。微度侵蚀(<5 cm)、中度侵蚀(5~30 cm)和重度侵蚀(30~50 cm)的土壤质量指数较沟间土壤分别降低了10.6%、27.9%和36.5%。沟蚀深度5 cm和30 cm是土壤质量显著下降的两个关键点。③反映沟蚀土壤质量的指标可以归为肥力因子、质地因子和结构因子三类。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比表面积和容重4项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状况,可作为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466.
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藏高原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至关重要的区域,维护提升其生态屏障功能是该区生态保护的核心目标。论文分析了1990—2010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服务能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开展近20 a生态屏障功能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近20 a,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宏观格局稳定少动,森林、水体与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草地、荒漠面积减少;2)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895.19×108 m3,平均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744.48 m3/hm2,近20 a水源涵养服务在波动中有所提升;3)水蚀区土壤水蚀模数为3 876 t/km2,土壤水蚀量为10.31×108 t,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保有率为66.3%,近20 a土壤侵蚀量下降,而土壤保持服务保有率呈持续上升趋势;4)土壤风蚀模数为1 581.2 t/km2,土壤风蚀量为18.99×108 t,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为66.5%,近20 a由于风场强度减弱与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风蚀量下降,而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持续提升;5)森林、草地、湿地碳固定服务量为1.95 Pg C,从前10 a略有下降态势转变为后10 a轻微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67.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关系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植被和土壤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沟谷地植被恢复进入良性演替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研究通过建立9个植被因子和11个土壤因子的2级层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构建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沟谷地经过20多年的植被恢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的植被-土壤系统发展趋势均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上;其中,刺槐林沟处于中级发展模式水平植被土壤同步型,柠条灌丛沟和天然草地沟为中级发展模式水平土壤滞后型;逐步回归线性分析表明,不同植被属性或土壤属性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植被群落或土壤条件)存在差异。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沟谷地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8.
论文以黄土丘陵区安塞实验站微地形(阳坡坡上、中、下部,坡顶,阴坡坡上、中、下部)条件下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群落叶片及不同土层根系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试图揭示微地形(坡向和坡位)对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草本群落叶片C、N、P含量和C/N、C/P、N/P化学计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433.47、24.84、1.61 g/kg和18.18、320.36、17.41,叶片N/P值表明黄土丘陵区植物生长更易受P限制;根系C、N、P含量及C/N、C/P、N/P计量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80.05、9.07、0.31 g/kg和49.61、1 326.64、30.73。叶片及根系C、N、P含量在不同坡向都表现出阴坡大于阳坡的现象。植物与土壤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不同环节,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联系。论文相关分析表明:0~20、20~50、50~80、80~100 cm 4个分层的土壤C、N、P含量与叶片及根系化学计量特征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特别是表层土壤C、N、P含量与叶片及根系C、N、P含量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469.
徐树建 《生态环境》2010,19(5):1197-1201
黄土高原与我国东部地区等地广泛分布的第四纪以来的粉尘堆积,是古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但是,将我国黄土堆积视为一个整体、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进行区域对比和定量分析粉尘堆积的动态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较少。在系统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末次冰期沉积的山东庙岛群岛长岛黄土剖面与宁夏中卫冰沟黄土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经彻底的前处理后,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粒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冰沟剖面粒度明显比长岛剖面粒度粗,在整个末次冰期的风成沉积中,冰沟剖面的中值粒径为48.23μm,而长岛剖面为28.36μm;冰沟剖面的砂粒的百分含量为52.34%,而长岛剖面仅为23.47%。两个剖面均记录了末次冰期可与反映全球冰量变化的SPECMAP曲线对比的阶段,尽管其反映的气候状况并不完全相同。两剖面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可能也存在差异,冰沟剖面的粒度变化主要反映了古风场强度的变化和沙漠的进退,长岛剖面粒度变化除了指示古风场强度的变化信息外,还指示了粉尘源区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指示了海平面变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70.
青藏高原湖泊小流域水体离子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鹤  李军  刘小龙  杨曦  张伟  王洁  牛颖权 《环境科学》2015,36(2):430-437
对青藏高原咸水湖蓬错、昂仁金错、打加错,淡水湖打加芒错、达格架温泉及各湖入湖支流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咸水湖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属HCO3-SO4-Na和HCO3-Na型水;各湖支流及淡水湖阴离子以HCO-3或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或Mg2+为主,属HCO3-Ca、HCO3-Ca-Mg、HCO3-Mg-Ca、HCO3-SO4-Ca、SO4-HCO3-Ca型水;达格架温泉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属HCO3-Na型水.咸水湖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各湖支流及淡水湖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达格架温泉主要受热水-花岗岩作用控制.碳酸盐矿物沉淀时Ca2+优先Mg2+被移除,导致咸水湖具有较高的Mg2+/Ca2+比值.在阳离子组成端元贡献中,碳酸盐岩贡献最大(54%~79%),硅酸盐岩(13%~29%)和蒸发盐岩(4%~23%)次之,大气输入(3%~7%)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