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Dimer form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ultraviolet (UV) photolysis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clofenac, and confirm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NMR and fluorescence analysis. The dimers were combinations of the two parent molecules or of the parent and the product of photolysis, and had visible color. Radical formation during UV expos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photosensitized reactions played a role in dimer formation. Singlet oxygen formed via photosensitization by photolysis products of diclofenac. It reacted with diclofenac to form an epoxide which is an intermediate in some dimer formation pathways. Quantum yield of photolysis for diclofenac was 0.21 ± 0.02 and 0.19 ± 0.02 for UV irradiation from medium pressure and low pressure mercury vapor lamps, respectively. Band pass filt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quantum yield is constant at wavelengths >200 nm. The same dimers formed in laboratory grade water when either of the two UV sources was used. Dimers did not form in wastewater effluent matrix, and diclofenac epoxide molecules may have formed bonds with organic matter rather than each other Implications for the importance of dimer formation in NO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有效控制野外工业探伤作业引发的辐射安全事故,我们采用红外线监控技术与PLC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一套安全控制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由人员闯入造成的辐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03.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特异性地标记了活性污泥中α-Proteobaeteria、β-Proteobaaeria、γ-Proteobacteria和Comamonas sp.4大类群的微生物,借助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了这些类群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5.09%、20.50%、12.00%和8.37%.紫外线辐照3min后,活性污泥中菌群的相对含量分别变为20.75%、9.10%、81.89%和41.16%,这说明不同菌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4.
紫外线辐射对活性污泥除磷性能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菌群监测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适当剂量紫外线辐射对活性污泥除磷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辐射(20W紫外线杀菌灯辐射0.5min),能够使活性污泥的TP去除率提高4%~8%.受辐射后活性污泥中G+菌属和N+菌属含量增高,是其除磷性能得以增强的重要原因.紫外线不是通过辐射诱变细菌,而是通过杀死或抑制活性污泥中除磷菌属的营养物质竞争菌群-非聚磷菌群,为除磷菌属提供一个迅速生长的优化环境,增强活性污泥的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05.
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草甘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亚硝基衍生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草甘膦的适用性,考察了硫酸加入体积对亚硝化反应的影响,提出应根据样品碱度调整硫酸用量。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的重现性较好,应用于实际废水中草甘膦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5%,平行测定的RSD≤1.3%,检出限为0.069 mg/L,检测上限为50.0 mg/L,废水中可能存在的伯胺和叔胺类物质对测定无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106.
大气波导传播模型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波导传播条件以及目前用于计算波导传播特性的2种模型——抛物方程模型和射线追踪技术。利用抛物方程模型计算了波导环境下,电磁波在不同的发射频率、不同位置处的传播损耗,利用射线追踪技术模拟了射线在波导中的传播轨迹和时延特性。结合不同的计算结果,综合分析了大气波导传播特性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TiO2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光催化降解作用,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催化效率并不理想。本文介绍了材料TiO2光催化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限制TiO2光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并综述了如何提高其光催化效率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8.
光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光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对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探讨了COD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催化剂用量,温度、浓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光催化氧化可降解象洗涤剂这样难降解的有机物,反应120minCOD去除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9.
BAM-1020大气颗粒物(PM10)监测仪介绍及日常维护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BAM-1020大气颗粒物(PM10)监测仪器原理、工作方式的介绍以及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含硝酸盐水样中二甲基乙酰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水中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常用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MAC具有很强的干扰。本研究中提出一种双波长法用于消除水中硝酸盐的干扰作用,所采用的波长对为194.0nm和219.0nm。精密度实验及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4%以内,回收率为95%~102%,可有效消除硝酸盐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