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1508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311篇
环保管理   172篇
综合类   2277篇
基础理论   388篇
污染及防治   94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研究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氮、磷和重金属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总氮下降了17.5%,总磷上升了47.0%,重金属略有上升,堆肥时间以7周为宜。  相似文献   
92.
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2-氯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与钛基钌铱氧化物电极(DSA)进行对比,研究了该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达到0.42,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DSA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仅为0.24.机理研究表明,由于BDD电极具有高的析氧电位,可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使2-氯苯酚的苯环充分开环,形成草酸、顺丁烯二酸等易生化处理的中间产物,从而使可生化性提高;而DSA电极的析氧电位较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93.
超声强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晖  刘芳  张建华  向罗京 《化工环保》2007,27(6):491-496
介绍了用于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超声强化技术,分析了超声与臭氧氧化、Fenton试剂氧化和光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联用的机理,综述了这些联用技术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超声强化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
为实现氨氮的高效选择性转化,设计了一个氯自由基介导的电化学体系。该电化学体系以稳定性好、氧化能力强的掺硼金刚石(BDD)电极为阳极,以Pd-Cu修饰的泡沫镍材料(Pd-Cu/NF)为阴极,以氯化钠为电解质,对BDD电极选择性电催化氧化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 V电压下,体系中的Cl原位可转化成氯自由基(Cl·),Cl·可选择性地将氨氮转化为N2和少量$ {rm{NO}}_3^ - $,副产物$ {rm{NO}}_3^ - $在Pd-Cu/NF阴极被高效还原为N2;分别探究了阴极材料、电场强度、电极间距、溶液pH和电解质种类对氨氮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子顺磁共振和自由基捕获实验,证实了Cl·在氨氮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优条件下,可实现40 min内100%的氨氮转化率和25 mg·L−1的N2生成量,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水体中氨氮的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以规模小区生活污水为水源,对采用聚丙烯网状填料和强化炉渣组合填料的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以下简称二段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针对本工艺的各项技术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各相关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器在第一接触氧池HRT为20 min、气水比为6∶1和第二接触氧池HRT为25 min、气水比为5∶1条件下,接触氧化池达到最佳降碳条件;反应器在第一接触沉池上升流速5.5 m/h和第二接触沉池上升流速4.5 m/h条件下,接触沉淀池达到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96.
采用鸟粪石沉淀法、Fe/C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对阻燃剂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各阶段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鸟粪石沉淀最优工艺条件为pH 9.5、HRT=20 min、n(Mg)∶n(P)=1.1∶1,Fe/C微电解-Fenton氧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pH 3.5、HRT=80 min、双氧水(30%浓度)的投加量为10%。最优条件下连续运行的出水COD、TP和NH4+-N的去除率可达70%、97.8%和78.6%左右。  相似文献   
97.
Co3O4/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对苯催化完全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介孔分子筛MCM-41、MCM-48、SBA-15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钴/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利用N2吸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o3O4的负载量及载体的孔结构对催化剂完全催化氧化苯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3O4的负载量为20%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载体的孔径和催化剂的可还原性能是影响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活性顺序为Co3O4 /SBA-15> Co3O4 /MCM41> Co3O4 /MCM-48。  相似文献   
98.
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目前国内外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该技术已应用于各种废水和饮用水处理过程。针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外排废水中所含有毒有害有机物质大多难以降解的特点,经过调研,详细介绍了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在光催化氧化技术、超声降解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深度氧化过程除去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  相似文献   
99.
乳化液废水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L高压间歇反应釜中,以高浓度难降解乳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温度对铜盐均相湿式氧化的影响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对加快后期反应速度更为有利,催化剂有利于中间产物氧化,在200℃催化活性最高,在进水COD48 400mg/L,反应2h去除率为86.6%;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作用下机制有所差别:200℃时3个途径反应速度均加快,中间产物加速氧化更明显;220~240℃时反应向生成中间产物方向偏移,活性降低;通用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
张溪  廖雷  凌云汉  覃爱苗  赵成根  赵非超 《环境科学》2011,32(11):3372-3378
采用原位阳极氧化法在Ti基底上制备了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SEM图像表明TiO2纳米管定向排列整齐,分布均匀,其管径范围在70~100 nm.XRD结果证明,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为无定型晶型,经退火后为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锐钛矿型.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为目标物研究了TiO2纳米管光电催化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0.1 mol/L NaCl为电解质,在氧气热处理气氛下,外加偏压为0.5 V、pH=3.25、光照强度为1 000μW/cm2、纳米管薄膜表面积为2 cm×2 cm且MB初始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光电催化降解MB的降解效率可达99.56%.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显示,光电催化降解过程的速控步骤均为表面反应步骤,外加偏压减小了界面电荷转移阻抗,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