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6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7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01.
"5·12"汶川大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现场调查、新闻发布会和政府部门报表等相关数据,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人员伤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阐述了总人口、总面积、设防烈度和地震实际烈度等因素对死亡人数的影响,定量描述了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给出了部分地区因不同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例.  相似文献   
902.
通过对北川地震灾区损毁建筑物的实地调查,指出震区建筑物毁损是由地质背景条件、建设场区地基土特性及建筑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效应造成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砂七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场区失稳、失效,是震区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原因.震区房屋毁损的特点是砖混结构和复杂建筑破坏严重,框架结构房屋和建筑幕墙等其他建筑破坏各有特点.在综合分析使建筑物毁损的耦合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震区设防烈度、科学选址及吸收国内外先进抗震经验的思路,为灾后重建工作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903.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及地市级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904.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水库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据绵阳市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绵阳市游仙区44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土坝的震损现象做了初步总结和分析。发现这些震损水库基本上都建于1950~1980年,未经抗震设计,典型震害现象包括水库坝顶中部及坝轴线两侧纵向裂缝、坝体纵横向裂缝和坝坡局部滑裂等,并有水库泄水构筑物震损、防浪墙倒塌、上游坡护坡下滑、坝坡挡土墙倒塌等。这说明对小型水库土坝进行抗震设防是必要的,今后应深入研究小型水库土坝的震害机制,以指导水库土坝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05.
介绍了汶川8级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归纳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特征及其原因,总结出了砌体结构抗震"选材合理、整体设计、注重细节、确保质量"的总体原则,提出了采用"高宽比"来设计窗间墙的宽度、房屋底层中部加设圈梁的建议,讨论了采用隔震技术、墙体开缝耗能、"隐形构造柱"和"捆绑"抗震、设置减震缝及耗能砂浆抗震技术来改进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后对砌体结构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06.
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特征及其对长周期结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8.0级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这些记录特别是远场记录具有丰富的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本文根据东南强震动中心获取的区域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地震动特征,研究了基岩场地及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及其差异;根据长周期结构的特点,选取建于深厚软弱场地上的江苏A050强震台的超长地震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远场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震害特点,提出了长周期结构抗震及地震安全对策中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7.
Ozcevik O  Turk S  Tas E  Yaman H  Beygo C 《Disasters》2009,33(2):180-202
Sustainable redevelopment following disasters has been a main policy objective of post-disaster recovery effort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Yet, nine years after the 1999 Marmara earthquake in Turkey, the redevelopment of risky housing areas is still a point of debate o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agenda. However, planning studies on mildly and moderately damaged areas located in the centre of Istanbul are ongo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evidence of a pilot project undertaken by Zeytinburnu Municipality, Istanbul, four years after the Marmara earthquake. 2 The aim is to generate a debate on the preconditions required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approach in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phase. The results of the pilot project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capacity building in sustaining social capital,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framework, restructuring planning regulations, and managing the housing redevelopment proces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afforded by the disaster recovery period.  相似文献   
90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岷江上游流域震后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使本就脆弱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岷江是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的主要水源,本次地震又发生在这两大城市的上游,震区中岷江水质直接关系到这两个城市的用水安全。本文根据跟岷江映秀段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震后岷江水质特征,为岷江的水环境保护及成都与都江堰的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9.
汶川地震对四川及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本底趋势线理论和1997-2008年统计数据,从更高的时空分辨率上,完成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及其周边省区旅游业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①2008年5-12月地震共使四川入境旅游损失112.1万人,国内旅游损失4 410.7万人,损失率分别为61.4%和22.4%;②四川北部主要旅游景点旅游业损失惨重,各景点游客损失率均达到了67.0%以上,其中,九寨沟、都江堰游客损失量较大,分别为212.2万人和194.7万人;③四川周边省区入境旅游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湖北、甘肃损失量最大,分别为35.1万人和26.9万人;各省区受地震影响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地震影响期以甘肃最长,其影响期将超过8个月;④2008年汶川地震对四川及其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影响,其游客损失量与客流量基数(本底值)成正比;游客损失率与2008年本底值(基数)成反比;损失量和损失率两者均与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以汶川为中心大致成同心圆状分布。  相似文献   
910.
基于遥感调查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区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四川省龙门山地区,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分析和掌握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活动特征,可为灾区工程整治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灾后重建选址提供参考,为其它地区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项目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光学影像和雷达影像以及其它地质地理资料,在相关遥感和地理信息软件的支持下,进行遥感图像专题信息解译和分析,获取了地震中四川省的10个极重灾县市的次生地质灾害解译数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特点与相关地质地理因素关系。结果表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特定的地层岩性、构造破碎带、坡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