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81.
湖南南岭草地植被类型的数量分类、排序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南岭山区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而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山,面积约1497.2万亩(99.8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1/4强。本文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无倾向对应分析DCA的数学方法对草地植被进行分类与排序。利用48个样方和150个植物种的资料进行计算,在第4级水平上划分出12个主要草地植被类型,其中将近似的类型合并成10个类型。在第1级水平上明显地将海拔1000m以上的与600m以下的分成2大组;在其它水平上则根据其他不同生态因子(岩性、pH值等)将出现的区别种逐级分开。所得结果与定性分类基本相同,说明该方法是适用于亚热带草地分类的。 不同类型在开发利用上有很大差异,高海拔的植被类型应以造林或封山育林为主,并可适当发展木本药材;在平缓的山原上虽可开辟人工草地发展畜牧业,但必须要防止水土流失,坡度在25。以上的应封育;15—20°的地方可以发展林业与畜牧业;在海拔300—600m的丘陵岗地类型上可以发展薪炭林、经济林;在海拔300m以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发展果木林(柑桔等),缓坡丘陵地类型可建立人工草地,但应与林业相结合,在农区可进行粮草轮作。总之,应该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2.
Element cycling in the dominant plant communities including Rh. aureum, Rh. redowskianum and Vaccinium uliginosum in the Alpine tundra zone of Changbai Mountains in northeast Chin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elements from litter decomposi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plant uptake from soil, but that from plant uptak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oil with mineralization process release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open system including precipitation input and soil leaching output, because of great number of elements from precipitation into the open system, the element cycling(except N, P) in the Alpine tundra ecosystem was in a dynamic balance. In this stud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different organ of pla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cumulating elements. Ca, Mg, P and N were accumulated more obviously in leaves, while Fe was in roots.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the same organ of the plants also was differen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a, Mg, P and N in mesophyll than in nerve but Fe was in a reversed order. The phenomenon indicates ( 1 ) a variety of biochemical functions of different elements, (2) the elements in mesophyll were with a shorter turnover period than those in nerve or fibre, but higher utilization rate for plant. Therefore, this study implies the significance of keeping element dynamic balance in the alpine tundra ecosystem of Changbai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83.
西湖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了西湖沉积物(20m钻探样品)不同层次中Fe、Al、Ca、Mg、Ti、Mn、Cu、Zn、Cd、Ni、Hg、Cr、As、Co、V等15种元素的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西湖沉积物的形成发展及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84.
中条山东段植被垂直带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有序样方聚类法对中条山东段植 垂直带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结果为:1.落叶阔叶林带,包括4个亚带:(1)侧柏林带(500 ̄800m),(20松栎林带(800 ̄1800m),(3)栓皮林带(1400 ̄2000m)和(4)杨桦林带(1900 ̄2200m);2.山地草甸带(2100 ̄2358m)。此外,与前人的划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序样方聚类法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5.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调查积累的大量环境数据 ,围绕西部生态环境网上服务系统建设的实际应用需要 ,基于Web技术对西部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整体组织和设计 ,并对其实现技术、功能、过程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该系统可为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态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86.
Recent floods in West Bengal, India, focused public attention on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flood warning system. This study examines some socioeconomic constraints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flood warning messages. It then looks at perceptions of, and responses by, villagers in a flood-prone region of West Bengal to official and folk flood warnings.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is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87.
为识别西洞庭湖长江三口分流来水与洞庭湖水系河流来水磷元素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1-12月在西洞庭湖的主要入湖河流松滋河(三口分流河道)、沅江和澧水(洞庭湖水系河流)开展了水文水质同步调查,研究了入湖河流中磷浓度和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剖析了水文因素对磷污染特征的影响,探究了磷的来源结构.结果表明,3条主要入湖河流流量平均值表现为沅江(1 718 m3/s)>松滋河(935 m3/s)>澧水(884 m3/s),ρ(TP)平均值表现为沅江(0.070 mg/L) < 澧水(0.077 mg/L) < 松滋河(0.138 mg/L);沅江的年均入湖磷通量(4 177.26 t/a)对于西洞庭湖磷污染而言仍起主导作用;沅江、澧水与松滋河的磷的形态以DTP(溶解态磷,占比为78.56%~90.19%)为主,并且松滋河DTP占比(90.19%)显著高于沅江和澧水(78.56%~83.34%).进一步的分析显示,3条河流的磷污染状况受水文因素影响显著,沅江和澧水磷浓度表现为汛期高于非汛期,磷的主要来源为非点源;松滋河的磷浓度表现为非汛期高于汛期,汛期主要取决于长江来水状况,非汛期主要取决于松滋口以下区间的点源污染状况.研究显示,3条河流磷浓度和形态均具有时空差异性,并且年内变化规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8.
当前西部山地区域小城镇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并且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人们急于摆脱贫困所采取的非生态化行为愈演愈烈,山地生态环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因此当前在西部山地小城镇正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的双重挑战。通过分析西部山地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现实,指出经济模式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小城镇经济模式选择所应具有的生态化思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西部山地小城镇经济模式生态化的对策,应致力于转变传统的乡村工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以现代产业化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89.
以松嫩平原西部为例,在构建生态环境胁迫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对生态环境胁迫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4年15 a间,除松原市和扶余县以外,其他县市生态环境胁迫系数都呈增大趋势,特别是大安市、长岭县、乾安县等地胁迫系数较大.采用相对指标法,运用GIS-E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胁迫度进行分级.最后,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胁迫变化的驱动因子,并提出减缓生态环境胁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0.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九寨沟县白河自然保护区:109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等痕迹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有29个大熊猫活动样点,其中,大熊猫粪便样点27个、食迹样点2个.把各样点的各种生境特征作为因素,把每一因素的不同情况设置为水平,进行独立性检验.检验的结果表明白河的大熊猫:1)主要在halt2600~3120m取食;2)偏好在有水源的生境活动;3)对坡向有明显的选择性;4)对华西箭竹有明显的偏好,且在生长良好、盖度较高的生境活动频繁;5)明显回避有挖药活动的生境,偏好在没有人类干扰的生境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