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322篇
综合类   793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328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及防控措施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甘肃省第一、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和78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和防控措施.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地膜使用总量152 025 t,年残留总量44 574 t,地膜污染地区差异明显,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黄土高原区、陇东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陇南山区、天水地区和甘南牧区.不同覆膜作物的污染量不同,污染最严重的是玉米.残膜碎片面积越大,残存在田间的数量越小.种植年限1~<10、10~ <20、20~ 30 a的0~30 cm田间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7.62、30.78和42.26 kg· hm-2.耕地利用类型不同,残膜量大小则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粮食作物、花卉、蔬菜和经济作物.不同年限、不同种植作物及不同覆膜方式的田间地膜残留系数不同,综合残留系数为4.64 kg·hm-2·a-1.影响地膜残留量的因素主要有残膜碎片大小、地膜厚度、种植模式、农田距村庄距离、土壤质地、地膜重复利用和捡拾方式.2013年甘肃省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有回收企业231家,回收网点2 130个,残膜回收率为70.7%.同时采取了增加地膜厚度、调整种植模式、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质地、减少地膜重复利用、采用人工加机械捡拾、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等农艺农机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地膜残留量,有效防治了农田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982.
广东省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本研究根据收集的广东省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排放因子和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3 km×3 km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0年广东省SO2、NOx、CO、PM10、PM2.5、BC、OC、VOCs和NH3排放总量分别为867.8×103、1607.0×103、7476.0×103、1397.6×103、633.2×103、50.5×103、98.3×103、1436.5×103和578.3×103t.固定燃烧源是SO2和NOx的最大排放贡献源,CO排放主要来自道路移动源、固定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和工业过程源是主要的PM10和PM2.5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是最大的BC和OC贡献源,VOCs排放主要来自有机溶剂使用源、道路移动源和工业过程源,NH3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东莞、佛山和广州是主要的SO2、NOx、CO和VOCs排放城市,广州、清远和梅州是最主要的PM10和PM2.5排放城市,BC排放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OC的重要排放城市为湛江和茂名,NH3排放主要分布在茂名、湛江和肇庆.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广东省NH3排放高值区分布在粤西和粤东地区,其他污染物排放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城市群.本研究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后续研究加强大气污染源排放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排放源清单,以期为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和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83.
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LUCC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洁  黄璐思  王博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633-2640
基于1989年和2012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吉林省辽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应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估算了23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辽河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发生了大幅变化,耕地、居民用地分别增加20.28%和7.09%,其增加值主要来自林地、草地、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由125.30亿元降至114.41亿元,损失10.89亿元,动态度为-0.38%;其中双辽市损失最为严重,损失率达21.41%;耕地的开发导致湿地和水域退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4.
为筛选适合陇东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选取当地"适生"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联合微生物菌剂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等15项土壤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金盏菊生态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原位修复的进行,1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呈增加的趋势(p0.05).2土壤TPHs、p H、有机质、含盐率的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p0.05);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3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4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脱氢酶及碱解氮等环境因子对金盏菊修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有机质含量过高将不利于金盏菊的植物修复.金盏菊和微生物菌剂联合修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速效磷、脱氢酶及速效钾发挥主要作用,而土壤TPHs和含盐率过高则影响了联合修复效果.本研究旨在分析金盏菊用于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的生态响应,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适合陇东黄土高原土壤类别-适生植物-土著降解菌群的组合,利用乡土物种的适生性降低修复成本,为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方案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85.
利用1961-2018年黑龙江省61个站冬季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正距平超过1倍标准差为标准,对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事件进行了判断,并按照0.3个标准差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在58年间冬季共发生35次异常暖气候事件,累计天数270 d。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1961-1986年和2009-2018年为低发期、1987-2008年为高发期。71.4%的异常暖事件发生在1986年后,说明异常暖事件的频繁发生对1980年代中后期该省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直接贡献。1961-2018年该省冬季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暖气候事件分别为9次、10次、16次。研究月尺度同期环流指数异常与黑龙江省异常暖气候事件的关系,发现北半球极涡面积异常偏小、极涡强度异常偏强、东亚槽强度异常偏弱和北极涛动异常正位相与异常暖气候事件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黑龙江省冬季异常暖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86.
江苏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香樟树皮中的多溴联苯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在江苏省南部城市苏州,南通和无锡采集了40组香樟树皮样品,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样品中8种多溴联苯醚(PBDEs).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都检出了PBDEs,Σ8 PBDEs(BDE28、47、100、99、153、154、183、209)平均含量为835μg/kg脂重(112~7 460μg...  相似文献   
987.
本地化的排放因子研究对污染物的准确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根据2009年云南省火电行业的生产现状及SO2排放情况,采用实测法与物料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核算出云南省火电行业的SO2产排污系数,同时给出特定工艺及规模下的SO2产排污系数;并将所得系数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环境统计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省火电行业的SO2产污系数为19.64kg·t-1(以每t原料中的SO2计,下同),排污系数为2.98~7.45kg·t-1.与《手册》比较得知:本研究中煤粉炉工艺≥600MW机组的产污系数较小;51~300MW机组及≤50MW机组的产污系数与《手册》的相符;本研究中煤粉炉工艺≥600MW机组和51~300MW机组的排污系数低值均比《手册》中的大;《手册》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工艺机组的产排污系数在本研究的产排污系数区间内.与环境统计系数比较,两者产污系数基本相符,环境统计排污系数在本研究的排污系数区间内.  相似文献   
988.
贵州万山汞矿区汞的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34  
通过对贵州万山汞矿地区环境样品(水、土壤、植物、农作物和动物)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地区的环境汞污染以土壤、大气污染为主,水体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土壤汞含量为24.31~347.52mg·kg-1,比全国土壤平均值高出2~3个数量级;水中汞含量除了冶炼厂荷花池中含量较高外,其它水体为0.10~0.68ng·mL-1.由于矿山长期的开采和冶炼,整个环境的汞污染严重,当地的植被、农作物、动物中存在明显的汞蓄积,各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汞含量为0.47~331.4mg·kg-1;苔藓可以高度富集汞.  相似文献   
989.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是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有效补充。以吉林省为例,通过系统研究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发现吉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存在体系不健全、黑土地分布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待加强、标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并推动东北黑土地分布区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协同发展,紧跟政策完善重点区域和流域污染物协同管控标准,强化标准宣贯等发展构想,可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0.
为掌握“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资江流域锑污染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2016—2020年该流域水质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锑污染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资江流域锑污染整体有较明显改善,尤其资江干流下游益阳市内的锑污染明显减轻,由2016年的超标率100%到2020年全部实现达标,各断面锑的质量浓度最大降幅达55.5%。资江支流中,2020年邵水断面锑质量浓度年均值较2018年下降了13.1%。资江流域的娄底、邵阳和益阳市均采取了一系列锑污染防治措施,使得资江流域锑污染整体有较明显改善。但资江支流中邵水和平溪江污染最重断面锑质量浓度年均值仍有超标,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强流域内涉锑企业和历史遗留污染的治理,力争尽早实现资江全流域水质的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