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白洋淀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白洋淀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规律,于2011年4月在研究区内部耕地和芦苇地采集土样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湿地土壤氮素含量总体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表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耕地土壤氮素含量和变异性均高于芦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与氮素联系紧密,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2012年6月13~14日对温州三垟湿地水质进行连续24h的采样监测,并运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评价了监测站点1天内连续的水质变化情况。研究目的是揭示城市湿地水体中水质参数是否存在昼夜变化、昼夜变化的幅度大小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温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由于影响营养盐的因素复杂,营养盐指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运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评价监测站点的水质情况,评价结果显示在连续24h的实验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都处于"极富"营养状态而且呈现出白天营养状态综合指数下降,夜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
陈立婧  吴艳芳  景钰湘  王聪  张饮江 《环境科学》2012,33(11):3941-3948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项目.于2009年9月~2010年8月研究了桡足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利用CANOCO 4.5软件对桡足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全年共鉴定出桡足类23种,隶属于6科11属.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短尾温剑水蚤(T.brevifurcatus)和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桡足类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6±16.6)ind.L-1、(0.083 6±0.143 1)mg·L-1.现存量主高峰均出现在7月,次高峰均出现在10月,1月达到最低.1号站点的营养水平最高,沿着水流方向逐渐下降,直至10号站点降至最低.桡足类的Margelf指数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变化格局.通过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pH、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溶解氧是影响世博园后滩湿地桡足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4.
宫兆宁  苏朔  杜博  关晖  张强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8):1964-1975
景观演变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和连接度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开展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栖息地选择及繁殖期生境间的扩散研究,对野生丹顶鹤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需要“出现点”的生态位MAXENT模型,进行适宜栖息地选择研究。从水源、食物、干扰、隐蔽物四个方面选择明水面距离、土壤湿度、NDVI、道路距离和居民地距离五个环境变量作为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子,预测扎龙保护区可供丹顶鹤进行营巢繁殖的栖息地分布,并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反应曲线。结果显示:丹顶鹤易于选择远离道路和居民地干扰且靠近明水面的区域作为营巢栖息地,栖息地土壤湿度较高并且植被覆盖较多。从MAXENT模型中提取了38个适宜栖息地斑块,基于电路理论模拟丹顶鹤繁殖期失去飞行能力时的多路径扩散,最大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可能的“夹点”,模拟出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连接区域,可供丹顶鹤在繁殖期间进行扩散。累积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在维持网络连通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斑块,并进行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结果表明,在MAXENT模型预测出的适宜栖息地斑块基础上,考虑丹顶鹤繁殖期的迁移扩散行为,利用累积电流密度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得到的适宜性等级更符合丹顶鹤真实巢址的分布。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丹顶鹤栖息繁殖生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人工替代栖息地是恢复和重建生物栖息地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于滨海河口区修复或重建滩涂湿地等栖息地的一种替代方法。人工替代栖息地构建出了接近自然原貌的人工系统,创造一种湿地植被和湿地动物可以协调共存的生境,不仅可以为鸟类资源和渔业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多样化组合的植被群落在滨水景观、水质净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口自然湿地的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在迁徙鸟类重要中转驿站,珍稀或者经济鱼类的洄游通道,特殊价值的重要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域中布局人工替代栖息地,可以发挥其对长江口湿地的补充作用,使高度开放而又极为敏感的长江河口地区循着生态健康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86.
考察两组微氧水解强化复合型人工湿地(MA-HCW)组合的中试反应器,对城市黑臭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两组反应器分别种植风车草和菖蒲两种植物,运行的水力负荷为0.2 m~3/(m~2·d)。结果表明,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系统(A系统)的总体净化效果略优于种植菖蒲的人工湿地系统(C系统)。A系统的COD、BOD5、TN、NH_4~+-N、TP、T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65%、75.2%、58.33%、38.46%、59.8%、82.1%。研究表明,微氧水解功能段有效降低了进水中TSS的浓度,起到预防湿地系统堵塞的作用。数据分析显示COD、NH _4~+-N和TN的去除率与溶解氧和温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Cosmic exergy based ecological assessment for a wetland in Beij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tlands research and resto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ritical concern due to their importance in providing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holistic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wetland ecosystem based on cosmic exergy as a thermodynamic orientor. This new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wo typ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a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and a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and to a constructed wetland ecosystem in Beijing for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ijing wetland ecosystem gains positive net present ecological value of 3.08E+14 Jc regarding its total life cycle. Comparison with the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and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shows that the wetland ecosystem has greater dependencies on local resources (22% vs. 0% vs. 0%)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67% vs. 38% vs. 31%) as well as a large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ndex (0.64157 vs. 0.00005 vs. 0.00008). This implies that the wetland ecosystem is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method for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8.
郜逗  张成君  张菀漪  胡军  胡晓兰 《生态环境》2011,(10):1518-1522
通过采集兰州市银滩湿地秋(10月)、冬(12月)两季不同水环境中的表面沉积物,分析鉴定硅藻属种的分布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硅藻优势种随采样点和采样时间发生变化。10月份以Gyrosigma scalproides、Cymatopleura solea var.regula、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N.simplex、N.exigua、Nitzschia palea、N.angustata var.acuta、Cymbella affinis为相对优势种。12月份以Gyrosigma Parkerii、G.acuminatum、Navicula veneta、N.viridula var.rostellata、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N.palea、Cocconeis placentula为相对优势种。银滩湿地在秋季和冬季以指示淡水环境硅藻为主,底栖种和附着型种为特征。出现了一些指示中营养的有机污染种,表明了水质的营养化程度升高。有机质含量、pH、Cl-和P是中营养有机污染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表明银滩湿地的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9.
2006年8月10日-8月21日,分别对扎龙湿地内的植被种类和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并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划分4处样地共20个样方调查野生芦苇群落的生物量。结果表明,火烧因子与缺水干旱因子对湿地内草本植物的生境、种类、植株数量、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株高影响明显。植被生境明显恶化,植被种类减少、植株数量下降、类型单一化,野生芦苇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降低。  相似文献   
90.
人工湿地在雨水处理与湖泊水质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近年来我国城市湖泊污染严重,水质堪忧。面对城市人工湖泊的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们对雨水、微污染湖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文中介绍了雨水利用的重要性、城市雨水污染现状及城市雨水的处理与利用方法和人工湿地净化雨水补充湖水、改善湖水水质的系统设计及湿地植物选择与景观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