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18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681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对分析海水中Ra同位素的小体积(约10~20 L)alpha能谱法和大体积(200~500 L)Gamma能谱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取样水域含盖了零盐度河流(徐六泾)、近岸水体和开阔大洋,结果表明:不论在低盐度的近岸水体,还是在高盐度的外海水两种方法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基本一致的。另外,在大体积Gamma能谱法研究中,发现富集海水所用的纤维量和过滤海水体积等因素的变化对于该方法富集效率和结果产生了影响;同时,验证了大体积方法本身的富集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2.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活体与离体实验,研究6:2氟调羧酸(6:2FTCA)在蚯蚓体内的毒理效应和代谢转化机制.结果表明,6:2FTCA对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影响,但能够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说明6:2FTCA对蚯蚓产生了氧化胁迫效应.6:2FTCA在蚯蚓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GST酶提取液中的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CYP450(0.014/h)酶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GST (0.006/h),其终端全氟羧酸(PFCAs)代谢产物为全氟己酸(PFHxA)、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丁酸(PFBA),说明CYP450和GST参与了6:2FTCA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转化,且CYP450贡献大于GST.蚯蚓肠道好氧微生物对6:2FTCA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终端PFCAs降解产物为PFHxA和PFPeA,而肠道厌氧微生物对6:2FTCA无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研究N36锆合金表面纳米化层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表面纳米化层的微动腐蚀机理。方法 采用超声表面滚压技术(USRP)对锆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研究不同滚压速度对表面纳米化层形貌、相组成、粗糙度、显微硬度、电化学腐蚀和微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 USRP处理后,锆合金表面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痕迹,致使锆合金表面发生加工硬化,提高了表面的硬度。锆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相较于基体更低,最大磨损深度和磨损率均低于基体。结论 USRP处理后的锆合金晶粒细化、晶界增多,提高了锆合金的表面活性,有利于钝化膜的形成。锆合金的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针对某濒海大型钢结构设施表面涂层大面积粉化、失光、变色现象,研究钢结构在役涂层老化失效后几种面漆重涂的配套性和再涂性。方法 进行面漆重涂试验,完成涂层体系的配套性和再涂性测试,评价在役涂层重涂后的性能。首先,将几种典型的钢结构在役防护涂层体系打磨掉老化的面漆后,作为初始涂层(涂层A);然后,选取在循环盐雾和氙灯老化加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涂层面漆作为涂层B,将涂层B涂敷在涂层A上,制备成新的涂层体系;最后,完成涂层配套性和再涂性测试,分析30组涂层配套组合的附着力、压痕长度、杯突试验结果,提出面漆重涂时的涂层优化配套方案。结果 涂层体系再涂后,所有试验件的涂层拉拔附着力测试均大于5 MPa,30组涂层体系组合中有9组(占30%)再涂涂层压痕长度降低,杯突试验测试值多在1.5~4.5 mm。结论 涂层体系再涂后,满足涂装防护涂层附着力的一般要求,抗压痕性能有所提高,延展性较好。在进行涂层再涂性和配套性评价时,应重点考虑附着力满足使用要求,提高涂层体系涂层的粘结力,其次才是考虑硬度和延展性。  相似文献   
945.
综述了几种典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在传感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的基本原理,然后对布拉格光栅、长周期光栅、倾斜光栅和啁啾光栅的结构、光学特性进行了说明。最后阐述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温度传感、结构健康监测、腐蚀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上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找出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方法的特点和价值。方法 基于几种典型的透明高分子材料试样,分别在佛罗里达典型亚热带潮湿环境自然曝晒、汽车外饰实验室氙灯加速耐候试验及亚利桑那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黄变结果相关性、加速性和区分度的对比分析,来比较这几种试验方法的特点。结果 户外加速曝晒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高于氙灯加速试验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与自然曝晒相比,户外加速曝晒的平均加速倍率及不同试样的加速倍率的相对差异明显小于氙灯加速试验。自然曝晒和户外加速曝晒的区分度也明显大于实验室氙灯加速试验。结论 户外加速曝晒方法较好地均衡了相关性、加速性、加速一致性及区分度,适合高分子材料的验证性试验。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利用信号极化域信息滤除干扰信号,解决回波阵列期望信号和主瓣干扰信号的入射角一致导致空域滤波抗干扰失效的问题。方法 由于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通常是未知的,为此提出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该方法利用极化域–空域联合谱多信号分类算法,估计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然后,利用期望信号和主瓣干扰信号极化状态的差异,通过构造斜投影算子,处理阵列接收数据,从而滤除主瓣干扰信号。结果 当主瓣干扰导向矢量失配,或者期望信号与主瓣干扰信号的极化状态满足一定程度的差异时,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基于斜投影的抗主瓣干扰方法具有稳定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雷达、无线电引信等系统对主瓣干扰的抑制,提升雷达、无线电引信等系统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研究某电子时间引信在?60~140 ℃下电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失效机理。方法 利用高低温试验机开展步进应力强化试验,增加和细化引信检测参数,在被试引信工作状态下全程记录电参数的变化,开展失效机理分析。结果 得到了引信基准频率、电能损耗率等电参数的温度特性规律和参数变化范围,发现了?60 ℃低温掉电、130 ℃高温短路等故障模式和机理,并提出改进建议。结论 验证了极端温度应力叠加电应力的强化试验方法,获得了引信电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发现了极端温度条件下新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解决传统分类引信抗干扰算法因干扰信号难获取、特征信号样本少、正负样本数不平衡而导致计算精度低的问题,克服引信抗干扰算法对样本的依赖性,并提高引信信号识别准确率。方法 通过WVD时频变换的方法,将拆分后的真实含扰引信信号切片进行重组,使其由一维时序信号向二维图片信息进行扩展,基于数据倍增策略,提升算法泛化性,并降低其对真实数据样本的依赖。融合GANomaly与EfficientNet网络,在扩充的引信数据集上进行线下干扰信号特征学习,并对含扰引信图像数据进行线上异常性判断与干扰信号识别。结果 GE-FS网络能够在真实引信小样本信号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数据扩充,基于扩充数据训练后,引信含扰识别准确率达到98.4%。结论 GE-FS网络能有效针对引信异常信号进行精确检测与识别,可以增强引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作战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针对低功耗换能元点火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油墨直写技术制备一种油墨含能NiCr桥换能元。方法 以Al/CuO为主体含能材料,完成含能油墨的制备,并将其集成到NiCr桥上,形成油墨含能NiCr桥。对油墨含能NiCr桥换能元进行电爆实验和间隙点火实验,验证油墨含能NiCr桥的非接触式点火能力。结果 在24 V/100 µF条件下,油墨装药量为2.9 mg时,油墨含能NiCr桥可以在5 mm间隙下点燃B/KNO3装药,在间隙为1 mm条件下,油墨含能NiCr桥能够成功引发装药为硝酸肼镍的雷管。结论 含能油墨的引入能够增强NiCr桥的点火起爆能力,有望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