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565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Metals and biogenic elements were analyzed from surface sediments and a 100 cm core collected from Jiaozhou Bay in July 2009, to determine how the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over the past 90 years due to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in this regio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silica (BSi) represented the dominance of diatoms in the bay. Most metals were lower than the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however, Hg, Zn, and Mn were at polluted levels.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biogenic elements and metals in the sediment core suggest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occurred since the 1990s, and three stages could be defined: (1) before 1950, characterized by low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elements and metals; (2) between 1950 and 1990, displaying an obvious increase of Hg and a slow increase of biogenic elements; (3) after 1990, reflect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ate (TP), and most metals, but a decrease of BSi. 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ost metals originated from lithogenic sources,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discharges as well as maricultur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592.
文章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砂质海岸线提取,确定了砂质海岸线的遥感解译标志和解译方法,完成了龙沐湾砂质海岸线遥感信息解译工作,最后提出将TM影像提取的特大高潮线利用野外海滩测量数据改进到平均大潮高潮位线的新思路.这样利用TM影像提取的岸线可以和地形图的海岸线叠加分析,得到海南龙沐湾1937年近百年以来海岸线变化的特征,为选择哪个岸段进行海岸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对区域海岸环境保护和防护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93.
三峡库区香溪河秋末至中冬CO2和CH4分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揭示三峡库区支流库湾表层水体秋末至中冬CH_4和CO_2的分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年相应时间段在香溪河库湾每天定点定时采取表层水样,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水中溶解CH_4和CO_2的浓度,通过亨利定律计算CH_4和CO_2的分压,并同步监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CH_4分压变化范围0.64~4.43 Pa,平均值为(1.69±0.94)Pa,CO_2分压变化范围49.90~868.91 Pa,平均值为(328.48±251.63)Pa.水体CO_2和CH_4分压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p CH_4和p CO_2与溶解氧、总磷、叶绿素a、p H水温和水位相关性明显,其中p CO_2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p CH_4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94.
柘林湾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粤东柘林湾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检测,并同时对酶活力与营养盐及其他水化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与无机磷酸盐的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无机磷酸盐的浓度是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95.
哑铃湾网箱养殖区底层水中各种形态P的含量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1月在哑铃湾网箱养殖区的水化学现场调查,分析了底层海水中P的形态构成以及各种形态P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各种形态P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影响溶解态P(DTP)和溶解无机P(DIP)的环境因素,比较了网箱区与附近海区溶解态P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养殖区底层海水中的P主要以DTP形态存在,夏季DTP主要以DOP形态存在,春、秋、冬季主要以DIP形态存在;网箱养殖使底层海水中各形态P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DIP和DTP的增加更明显,短期养殖的影响较小,长期养殖的影响明显,停养后仍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网箱养殖对养殖区外水体中溶解态P含量的影响范围有限,对网箱区内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96.
大亚湾石化排污海域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该湾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体中7种重金属(Zn、Pb、Cu、Cd、Cr、As、Hg)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2年海水重金属含量较低,除部分站位Zn和Pb超过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外,未出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丰水期(0.72)>枯水期(0.38),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枯水期(7.77)>丰水期(5.70),枯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As和Zn;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因子为Hg,其次为Zn和Cu.调查海域丰水期和枯水期间采集到的生物(鱼)体内各种重金属均未超标.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大亚湾石化排污区重金属间的相关程度差异明显.枯水期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29.20)>丰水期(102.86),枯水期有25%的站位出现高警级风险.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在丰水期是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湾口高于湾顶;而在枯水期则相反.Hg对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他6种重金属均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97.
通过对莱州湾地区11个剖面60多个观测井进行测定,统计分析了水样的氯度、矿化度数据,得出了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海水入侵的状况基本上保持稳定,受月季变化影响较小;空间上,地下水水质呈从沿岸向内陆由咸变淡的梯度变化趋势,海水入侵程度由近海岸至内陆逐渐降低,入侵面积和过渡带面积进一步扩大,表明莱州湾海水入侵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98.
近年来渤海湾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2004~2007年海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及分析获得渤海湾N、P、Si营养盐的数据资料。讨论了渤海湾N/P比、Si/P比、Si/N比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影响因素,以及N/P比与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 a来,渤海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无机氮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磷酸盐含量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近年来营养盐污染有加重趋势,N/P比大致呈逐年增加趋势,P成为近年来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99.
以渤海湾海域及黄河口外海域为研究区,采用GC/MS检测手段对两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有机质(0.7μm)及颗粒态有机质(0.7μm)的正构烷烃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分析其主要组成、分布、来源及输入方式,从而对正构烷烃类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评价。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含量为1570.9~1950.4 ng/L,黄河口外海域为353.1~672.7 ng/L;通过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组成特征的分析得出,其主要来源是陆源高等植物、石油类产品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物,藻类对其贡献不能忽视;研究还表明,正构烷烃在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质中分布是不同的,而且呈现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600.
分析了洋山工程群对附近海洋和渔场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山工程群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目前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鱼卵仔鱼、渔业资源数量等基本恢复到工程前的水平。洋山工程建设将会使工程附近小范围海域的潮流发生改变,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但总体上对杭州湾潮流场影响不大。施工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线铺设沿线,航道疏浚沿线,海底炸礁水域,大桥桩基沿线海域等,并使这些的底栖动物群落遭到破坏。建议启动人工鱼礁这样的生态恢复措施,首先恢复当地的渔业资源的饵料和底栖动物种群。还必须加强渔场管理。建议现有洋山渔场,除了秋季和冬季以外,一律禁止设立张网捕捞,并且从洋山工程对渔业的补偿费中拿出部分补偿渔民损失。建议发展上海特有的海洋旅游业,重点开发游玩、观光、游泳、垂钓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旅游场所,建立具有洋山特色的上海海洋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