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10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The continuing decline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has caused an increase in the use of interventionist conservation tools, such as translocation. However, many translocation attempts fail to establish viable populations, with poor release site selection often flagged as an inhibitor of success. We used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 to predict the climate suitability of 102 release sites for amphibians, reptiles, and terrestrial insects and compared suitability predictions between successful and failed attempts. We then qua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climate suitability relative to 5 other variables frequently considered in the literature as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ranslocation success: number of release years, number of individuals released, life stage released, origin of the source population, and position of the release site relative to the species’ range. Probability of translocation success increased as predicted climate suitability increased and this effect was the strongest among the variables we considered, accounting for 48.3% of the variation in translocation outcome. These findings should encourage greater consideration of climate suitability when selecting release sites for conservation translocations and we advocate the use of SDMs as an effective way to do this.  相似文献   
592.
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以消除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工程修复,第2阶段是以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修复/恢复.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和强化自然修复/恢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修复作用持续等优点,在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其在消除生态影响和规避修复工程风险方面的作用是工程修复无法取代的.介绍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4种主要途径及其在欧美国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的方法步骤,以及这项技术在中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中国在受监控的自然修复/恢复技术上的科学研究和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3.
用洛阳铲采集某地区10座地下贮罐罐龄接近或超过10年的典型加油站场地不同深度土样,并分别用吹脱/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和快速溶剂萃取/硅酸镁净化/气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和萃取性石油烃,发现2座加油站疑似油品渗漏,其中1座为柴油渗漏,地下贮罐附近1.2 ~3.0 m深度土壤总石油烃含量16.1 ~24.6 g/kg,均超过荷兰土壤清除标准,另1座为汽油和柴油混合渗漏,其地下贮罐附近2.4m深度土壤总石油烃含量较高,但未超标.个别加油站场地较高的土壤天然有机物背景值可能计入EPH的分析结果,但其色谱指纹明显不同于石油烃.  相似文献   
59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以及突发事件的相关特点,结合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利用Pajek软件进行网络中心性分析,同时考虑到空间、成本、救援3个约束条件,建立“P-中心应急救援站选址模型”,使轨道交通线网中最大应急救援距离最小,同时防护到网络中所有的需求站点;利用遗传算法进行编程计算和模型求解,以得到最优结果;以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进行应急救援站选址研究,得到12个应急救援站的最佳布置方案,最后通过线网脆弱性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脆弱性最小,说明选址方案可靠。  相似文献   
595.
秸秆生物炭修复电镀厂污染土壤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0、10、30、50、70和100 g.kg-1)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能够改变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对该污染土壤有明显的稳定化作用。其中对铬的作用效果最明显,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铬含量明显上升,100 g.kg-1生物炭添加量处理残渣态铬含量较对照(1 098.75 mg.kg-1)增幅最大,增加59.51 mg.kg-1;对铜和镍的稳定化效果受添加量的影响,当生物炭添加量分别在70和30g.kg-1以上时,对铜和镍有一定稳定化作用;对该污染土壤中锌则无明显稳定化作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 g.kg-1时,4种重金属残渣态总量较对照(1 745 mg.kg-1)明显增加,为1 805.95 mg.kg-1,添加量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96.
在江淮山地丘陵区,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和w对麻栎(Quercusacutisima)人工林系统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SH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阳坡(sus)(P〈0.05),Wt镕i《1低的立地(sus)树木碳密度显著高于w、高的(suss)(P〈0.05)。3种立地条件下麻栎各器官碳密度分配均为:干碳密度〉根碳密度〉枝碳密度〉叶碳密度。SUS和SH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树干生长,SUSS林木分配较多的碳同化物供给根系和枝的生长。凋落物碳密度在SUS和SH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SUSS则显著低于SUS和SHS(JPl〈0.05)。整个剖面(0~50cm)土壤有机碳密度SHS显著高于SUS和SUSS(P〈O.05),SUS和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麻栎人工林系统总碳密度大小为SHS(146.9t·hm^2。)〉SUS(116.9t·hm^-2)〉SUSS(102.6t·hm^-2),SHS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P〈0.05),SUS与SUSS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立地条件下均为土壤碳密度〉树木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仅为2.1%~3.6%。SUS和SHS土壤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的比例低于SUSS,而树木碳密度占林分总碳密度比例则相反。由此可见,在江淮山丘区,w较低的阴坡(SHS)最有利于麻栎人工林碳储量的累积,相对于w、较高的立地(suss),较低的Wf±镕6砾1(sus)更有利于树木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97.
如东县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置场二期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征  耿震 《环境工程》2010,28(1):85-87
介绍了如东县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置场二期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内容。在设计中针对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特征,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旨在提高工程经济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598.
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沥液,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高安屯卫生填埋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系统介绍该场的渗沥液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指出了生化加膜法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99.
在低供电频率(2-4、2-2、20、22、24 Hz)范围内,利用研发的时/频域测量系统,在室外铬污染模拟场地进行时/频域激电探测,实测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相角,结合最小二乘反演算法,研究各参数对铬污染低阻异常区域及其对铬浓度(以w计)差的体现. 结果显示,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随着铬浓度差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视电阻率从背景值的80 Ω·m左右减至50 Ω·m以下,视极化率从背景值3.0%~3.8%减至0.6%~2.2%;在不同的供电频率下,相角对含水率和铬浓度差的体现有所差异. 试验数据还显示,当供电频率从2-4 Hz增至24 Hz时,实测相角数值较为平均,但是经过最小二乘反演后,相角上限从6.27°减至1.75°. 研究结果说明,单纯的时域参数(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很难区分含水率和铬浓度差引起的低阻异常,但供电频率在2-2~20 Hz范围内时,频域参数相角可以区分含水率和铬浓度差引起的低阻异常.   相似文献   
600.
西部农村垃圾收运系统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威戎镇垃圾填埋场收运设计为例,对西部农村垃圾收运设计以及计算进行探讨,提供一种农村垃圾收运系统的合理设计计算模式,以节约垃圾收运成本,进一步节省填埋场设计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