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91篇
综合类   814篇
基础理论   21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217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0 毫秒
401.
Resource-based cities face vit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ring thei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a traditional primary industrial pattern, which is resource-based and resource-intensive economy with low level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They encounter tremendous pressure of un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Resources of such cities ar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in ad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are becoming worse. The cities have significant institutional issues and their innovation capacity is inadequat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trategic innovations to realize the successfu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he strategic innovations include innovation of development goals, equ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ptimizing diversified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addition, forming eco-industrial system and changing traditional growth pattern, strategy of resource and industrial substitution and supple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late-comer's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of new high-tech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402.
以重庆市为例,论证了城市环境保护资金来源的不足、不稳定、不增长特点,提出制定和落实法定环保资金比例,采用清洁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403.
City size distribution is of interest because of a number of key stylized facts, including notably Zipf's law for c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rimacy. But a new and more efficient method Gini index can be used for calculating regional city size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begins by developing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Gini index, dividing the whole country into 26 areas and then calculating each area's Gini index value. Based on these calcul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giv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ts city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dynamics.  相似文献   
404.
在分散成若干片区、地形复杂的工业城市进行空气监测优化布设时,应先确定测点所在的片区。优化时必须考虑地形和气象特点、污染源的分布和片区的功能特征。再根据片区内主要污染物及源分布确定决策团子。优化时再考虑片区内的污染气象条件,采用适当的空气扩散模式和动态模拟的方法。经过夏、秋两季实测结果证明,优化的测点代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05.
实施“新昆明”规划与建设,滇池盆地土地利用状况将有较大的改变,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生态后果。为此,需加强恢复天然湿地,大幅减少人工湿地以保护滇池,尽早开展关于昆明原有高原湖泊景观保护的研究。采取措施克服“水泥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解决好城市原有水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6.
城市水环境安全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水环境安全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我国城市水环境持续恶化,城市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限制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以及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即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塌陷和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城市防洪安全性差等,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水污染控制。促进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采用3S技术(GIS、GPS、RS)进行水质监测,重点做好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对地下水实行限量开采和人工回灌;采取节水措施,进行雨水和中水利用;加强城市防洪;开展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改革水环境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407.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是减量化、资原化和无害化3结合的最优系统集成,单一的垃圾处置则存在诸多弊病。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革新理念,改革简单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一化思想,以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指导,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事业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408.
徐州市奎河河流--地下水渗流系统处理水体中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可以渗漏形式补给地下水的特点,利用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水土地处理方式-河流-地下水渗流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结果表明,河流-地下水饱和渗流系统对氮污染组分具有很高的去除作用,在距河流40m处对污水中氮的去除率达95%以上,且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9.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197-200
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上海市徐汇区为对象,探讨了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途径,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塑造特色品牌,以科技产业化、城市环境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优先项目为载体,加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410.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地。一旦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灾害,将造成无法估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城市防灾减灾已成为当今世界减灾工作的主题。本文重点从城市规划工作的角度阐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