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2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安全科学   323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1998篇
基础理论   418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214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1.
Cu2+、Zn2+和Cd2+对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蟾蜍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铜(Cu)、锌(Zn)和镉(Cd)离子对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2 、Zn2 和Cd2 对蟾蜍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u2 >Cd2 >Zn2 ,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14、9.224、33.56 mg L-1;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88、8.142、30.76 mg L-1.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与Zn2 及Zn2 与Cd2 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Cu2 与Cd2 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Cu2 、Zn2 与Cd2 三者联合时的毒性为协同作用.表6参18  相似文献   
812.
以浮萍(Lemnaminor)为材料,研究La、Zn及其交互作用对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单独施加20mg·L-1的La或Zn对浮萍都有明显的伤害作用,且Zn的毒性远大于La。La、Zn复合处理不同程度地减弱各自的毒性,表现为植株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减缓;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各处理对浮萍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Zn、La、Zn+La。  相似文献   
813.
钙型斜发沸石铵离子交换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在不同pH值下人工改型所得钙型斜发沸石对NH4^ 的全交换容量、对NH4^ 的等温交换平衡曲线,进一步研究了其部分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钙型斜发沸石对NH4^ 交换总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pH值为7时为79.321mmol/100g,该离子交换过程可自发进行,且其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沸石法处理含氨氮废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14.
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386份CIMMYT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并测定了其微量SDS沉降值,同时评估了各亚基对小麦烘烤品质的贡献.电泳结果发现,供试材料所包含的亚基种类和组合非常丰富,共有14条不同亚基和25种不同的亚基组合.A组染色体编码的HMW-GS有Null、Ax1和Ax2,其频率分别为79.50%、16.32%和4.15%;B组染色体编码的亚基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Bx7、Bx7 By9、Bx7 By8、By22、Bx20、Bx14 By15、Bx6 By8,它们的频率分别为42.75%、21.24%、17.36%、13.47%、3.89%、1.04%、0.26%;D组染色体编码的亚基为Dx5 Dy10、Dx2 Dy12、Dx5 Dy12、Dx2 Dy10,其中Dx5 Dy10和Dx2 Dy12亚基为主要类型,频率分别为76.42%和22.00%,含有Dx5 Dy12或Dx2 Dy10亚基的材料非常少,含有Dx5 Dy12亚基的仅有4份,含有Dx2 Dy10亚基的仅有2份,但它们用于研究D染色体编码的等位亚基的遗传和对小麦烘烤品质的贡献将具有重要作用.亚基组合1(Null 5 10 7)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4.20%;其次是组合3(Null 5 10 7 9),其频率为11.40%;组合16~25仅分布在1~2份材料中.各亚基对沉降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位点编码的等位基因变异对小麦烘烤品质影响显著.Glu-A1位点上的1亚基的作用显著大于2和Null亚基,2与Null亚基间的差异不显著.Glu-B1位点上的7 8和22亚基显著优于7 9,而7、20和7 9亚基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同样,7 8和22亚基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5 10和2 12亚基对品质贡献与前人研究一致,5 10亚基显著优于2 12亚基.自然界十分稀少的材料———拥有2 10和5 12亚基的材料的收集对评价Glu-D1位点单个亚基或亚基联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表8参10  相似文献   
815.
生物快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pH值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快滤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试验表明,生物快滤池对进水水质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除卫生学指标外,其它指标出水绝大部分时间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中的洗车标准。随着进水水质的不同,生物快滤池中生化反应类型也随之变化,相应地滤池出水pH值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生物快滤池进出水pH值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滤池内生化反应类型和COD或氨氮指标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16.
Cd在土壤-作物-膳食食物链中的迁移是人类对环境Cd暴露及其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而水稻是子粒Cd积累最强的大宗作物之一.采用全生育期淹水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常规水稻(高Cd吸收品种“苏香粳1号”和低Cd吸收品种“99-22”)在添加Cd(2mg·kg-1)和不添加Cd处理下对2种土壤(红沙泥田,乌栅土)中Cd、Zn的吸收及其生育期变化.结果表明:1)常规水稻对Cd、Zn的吸收积累受土壤、品种和外源Cd的影响.Cd处理、土壤、品种间的正交互作用(高Cd吸收品种植于高Cd处理且Cd有效性高的红壤中)使常规稻植株Cd/Zn比成数十倍提高,从而使子粒Cd/Zn比产生强烈升高;2)水稻对Cd、Zn的吸收强度因不同生育期而异,Cd吸收的主要时期是分蘖期和成熟期,而Zn吸收的主要时期则是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Cd吸收伴随着对Zn的排斥现象,这在高Cd吸收下尤为强烈;3)水稻各器官对Cd、Zn的吸收分配无论是同品种的生育期间抑或同生育期时的不同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Cd积累量为根系>穗粒>茎叶,而Zn却表现为茎叶>根系、穗粒.观察到水稻吸收的Cd在生育后期向穗粒的强烈运移.相对于低Cd吸收品种来说,Cd向穗粒转运较强,而Zn的转运较弱是高Cd吸收品种子粒Cd积累强而Cd/Zn比高的植株因素.  相似文献   
817.
以E.coli(pHN102)为研究对象,探讨了luxAB标记菌株的发光定量方法以及影响其发光测定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该标记菌株在癸醛诱导发光后存在动态变化的发光曲线,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增大癸醛浓度会提高发光强度,当癸醛浓度达到1%时出现最大发光值;供试菌株在35℃和pH6条件下的发光强度最大,与E.coli的最适生长条件相一致.应用此标记菌株检测镉(Cd)毒性,其相对发光度与Cd浓度存在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可达到1%显著水平.Cd在LB培养基、M9培养基和水中的EC50值分别为4.27mmol/L、34.8mmol/L和62μmol/L,说明Cd在水介质中的毒性远大于在LB、M9培养基中的毒性.图6表2参16  相似文献   
818.
《环境化学》2007,26(2):268-268
水果和蔬菜提取液分析通常较复杂,一般要用到气相色谱的特殊检测器如NPD,μECD和FPD,以检测提取液中微量的农药残留物,而质谱通常用来确证GC的检测结果.曾有报道介绍在GC/MS系统中色谱柱的末端加一个3路分流柱,使从柱子中的流出组分2份被分流到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一份分流到MSD.通过这种柱分流系统,每一次进样可以同时得到4种信号(2种气相色谱信号、质谱的SIM信号和全扫描色谱图).元素选择检测器、SIM/scan和解卷积报告软件(DRS)提供了强大的农药分析系统.由于分流柱在色谱柱的末端,所以在任何检测器中分析物浓度等度减少.  相似文献   
819.
产业生态系统多尺度能值整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值分析方法为自然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的统一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面对当今产业生态学发展的实践需求,在多尺度整合分析、动态模型构建等方面仍显薄弱,需要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对成熟的分析方法与模型加以整合。文章以能值综合方法为核心介质,从成本分析与效果分析的整合、能值分析与区域经济分析的整合,以及能值分析表与投入-产出矩阵模型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的能值整合研究方法的具体构建,以促进能值理论方法与产业生态学研究需求的进一步耦合。  相似文献   
820.
Cd和Cu在草甸棕壤-植物系统中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  周启星  贾永锋 《生态环境》2005,14(6):838-842
在沈阳生态站开展了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及作物体内迁移积累变化规律。外源重金属元素Cd、Cu施入土壤后,无论是低剂量还足高剂量处理,水田土壤Cd元素已迁移到45cm的深度,而Cu元素迁移到30cm的深度。早田土壤低剂量和高剂量处理Cd迁移到30cm,而Cu元素只有高剂量处理迁移到30cm的深度。土壤Cd、Cu元素向下层迁移的量微乎其微,重金属元素大多滞留在土壤表层。水稻、玉米吸收的Cd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和茎叶中,而Cu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系中,Cd、Cu籽实吸收量占植物体总吸收量的1.16%~3%。水稻、玉米地上部吸收Cd的量〉地卜部吸收Cu的量,在作物体中Cd的迁移能力强于Cu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