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487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上海市2013年冬季一次持续雾霾过程为例,根据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地面观测资料将雾霾过程划分为干霾、湿霾、雾3种不同天气现象,对不同天气现象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不同天气现象的转化机制.结果表明,3种不同天气现象的发生顺序为湿霾→干霾→湿霾及湿霾→雾→干霾→湿霾,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再次是风速,而PM_(2.5)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小.CALIPSO(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探测期间,存在2~3 km明显气溶胶层,且不同天气现象的气溶胶层厚度不同(雾湿霾干霾);雾霾发生期间,1.0 km以下高度气溶胶消光能力最大;在干霾、湿霾到雾的转化过程中,球形、大粒径气溶胶增多,非球形、小粒径气溶胶减少.  相似文献   
42.
生活垃圾源头沥水的减量提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生活垃圾厨余组分含量高、含水率高和热值低的特点,提出以降低厨余组分含水率为主要手段,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提质为主要目标的源头沥水和选择性分质收集模式.在苏州市两个居民小区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项目试点,监测结果显示,居民家庭采取源头沥水措施后,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6.47%,含水率降低2.23%,低位热值提高10.94%.生活垃圾源头沥水的减量提质效应良好,有助于提高后续焚烧及填埋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降低运输及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43.
采用单一碳源选择性培养基和纤维素平板水解圈法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Arthrobacter oryzae HW-17.此外,高通量测序发现,不同驯化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低温条件下优势属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本文同时对菌株Arthrobacter oryzae HW-17的微生物特性和纤维素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KNO_3、30或35℃、pH=7分别为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氮源、温度和pH.菌株HW-17的最高纤维素酶活为18.55 U·m L~(-1),且对磨碎加工处理的纤维素样品和含鸡粪的纤维素混合样品有更好的降解效果.此外,菌株HW-17产生的纤维素酶在中温(≤50℃)和偏酸性(pH=5~7)条件下能保持较高的酶活.Cu(Ⅱ)和Pb(Ⅱ)等金属离子能够抑制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瓦斯对煤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设计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煤样力学参数及变形特征随瓦斯压力的变化趋势,探讨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得出单轴压缩下煤样力学参数,并记录煤样的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瓦斯压力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压实阶段增大,弹性阶段缩小,失稳破坏后曲线缓慢下降,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单...  相似文献   
45.
高富  沙丽清  许建初 《生态环境》2000,9(3):223-226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西庄河山地流域内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耕地、茶园、灌丛)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林地>茶园>耕地;磷、钾元素表现为耕地>茶园>林地>灌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耕地>茶园>灌丛>林地;盐基饱和度表现为耕地>灌丛>林地>茶园;农业耕作活动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6.
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口铅锌尾矿废弃地的不同区位及不同深度的尾矿中铅锌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总锌为 70 3~ 19657mg/ kg、总铅 10 4 13~ 94 988mg/ kg。正常尾矿中 ,有效态锌含量达到 151.6~ 84 1.7mg/ kg,有效态铅含量很低 ( 0 .75~ 2 .50 mg/ kg) ,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等营养物质缺乏。当尾矿酸化后 ,p H降低 ,有效态 Pb、Zn含量升高 ,有效锌达到 175.8~ 2 82 8.0 mg/ kg,有效铅含量最高为 10 0 .0 mg/kg,而有机质、总氮和有效磷为零 ,使尾矿更加贫瘠。在尾矿库的边缘区位和尾矿表面的覆盖土壤区位 ,基质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但是营养状况的改善又引起了有效态的 Pb、Zn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7.
川南山地林分变化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X-Ⅱ均呈现出TRLCMLSSLLSLMZLSML的规律变化。土壤抗蚀性指标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土壤KSX-Ⅰ和KSX-Ⅱ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且两者均与各抗蚀性指标间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天然林植被变化后会使土壤抗蚀性降低,影响原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应该加强天然林及其生态功能保护;ZCFM和LSHM均可作为计算土壤抗蚀性综合值的有效方法,但考虑到计算过程的难易度,后者更简便易行。结果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8.
铝氧化物-水界面化学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水体中,铝氧化物矿物表面上的吸附等各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属阳离子、无机阴离子和一些天然有机物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在水处理等工业领域中,铝氧化物由于其水合表面的吸附能力而被用做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载体.因此,对铝氧化物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铝氧化物-水界面上的反应十分复杂,对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结合能力取决于氧化物固相表面性质、溶液条件和吸附质的性质.从对铝氧化物表面荷电特性和吸附活性的认识出发,就各种铝氧化物的结构特征和表面反应活性及其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9.
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苏锡常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原锡山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时间的土壤取样点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转换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980—1995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为0.59;1995—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增加为0.74. 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1982—2005年原锡山市pH降低0.58,w(有机质)降低1.02 g/kg,w(全氮)降低0.16 g/kg,w(全磷)降低0.48 g/kg,w(速效氮)降低7.63 mg/kg,w(速效磷)增加26.16 mg/kg,w(速效钾)增加36.9 mg/kg,土壤含水率降低0.52%,土壤的相对质量指数降低3.06;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各指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0.
以硝酸锌为原料,明胶为模板分散剂,采用凝胶模板燃烧法制备纳米ZnO.利用TG-DTA,FT-IR,XRD,TEM和HPLC等手段对制备过程、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燃料及氧化剂的比例以及热处理温度的变化对产物粒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粒子形状为球形,属六方晶系结构且无杂相.以染料罗丹明B溶液为目标降解物,1h的降解率为99.9%,最佳光催化剂的合成条件为:燃料与氧化剂的比例为0.84,400℃热处理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