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2122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220篇
环保管理   421篇
综合类   3698篇
基础理论   67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29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38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于2012年5月11日至5月15日同时对成都中心城区及其大气环境监测对照点都江堰灵岩寺大气PM2.5进行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PM2.5的总体质量浓度大于灵岩寺,且各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也均大于灵岩寺。两站点PM2.5中OC/EC均大于2,有2次有机碳的存在;中心城区WSOC和TN日均浓度大于灵岩寺,同时发现中心城区TN日变化趋势与灵岩寺一致,WSOC变化不明显;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浓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区SO2-4/NO-3值比灵岩寺小,说明成都市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排放源。  相似文献   
892.
我国城乡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静  曲建升  韦沁  曾静静 《环境工程》2016,34(10):161-165
建筑作为三大高耗能产业之一,研究其碳排放对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农村人口数量、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发展趋势,对2012—2050年城乡住宅面积进行预测。结合国内外文献,将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源分为建材、运输、现场施工3个方面,得到剪力墙结构、钢混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在物化阶段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计算得到2012—2050年我国城乡新建住宅建筑面积及其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趋势。城镇新建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远胜于农村,其达峰节点迟于农村。合理控制住宅建筑增加速度、延长建筑使用年限可有效减少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使用绿色低碳建材和清洁能源,提高施工机械效率是低碳建筑物化阶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93.
采用活性污泥富集与回收废水中碳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波  文湘华  赵芳  梅益军 《环境科学》2011,32(4):1042-1047
以活性污泥为吸附剂,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强化富集与有效回收的方法与参数.在连续运行模式下,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COD平均吸附率达到63%,且约50%的溶解性碳源分布在细胞外部,在温和条件下就能被解吸;对氮、磷的吸附效果差异较大,磷的吸附量可达76%,对氮的吸附量较小,氨氮吸附率仅13%.同时,实验还研究了常规 (pH=7.5, 20℃)、加热(pH=7.5, 60℃)和碱性加热(pH=11, 60℃)条件下,污泥水解对有机物、氮和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碱性加热条件更有利于碳源的释放,水解24 h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对COD的释放率达到了320 mg/g;但氮、磷的释放量有限,释放率(水解8 h,稳定)分别为18 mg/g和2 mg/g.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作用,能够实现废水中碳源的回收,且回收碳源中氮、磷浓度低,对回收碳源的再利用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94.
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有机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富营养化类型不同的乌梁素海和岱海为对象,开展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形态特征研究,对比分析了2个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为4.50~22.83 g·kg-1,平均11.80g·kg-1;重组碳(HFOC)含量范围为3.38~21.67 g·kg-1,平均1...  相似文献   
895.
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碳目标,在中国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然而低碳住宅在中国刚刚起步,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建设技术方法也未成熟,低碳住宅的普及率很低。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分析,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初步提出一套大众能够接受的低碳住宅的建设方案,为今后低碳住宅的建设评估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6.
区域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对生态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以及研究方法估算了2004-2008年江苏省能源利用的总碳排放、总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与强度以及生态压力。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从2004年的41793.07万t上升到2008年的64750.84万t,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总碳足迹由2004年的0.87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1.30hm^2/人,呈现上升的趋势;煤炭利用的碳足迹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与煤气所占比例较小;碳足迹产值从2004年的2.33万元/hm^2增加到2008年2.66万元/hm^2,碳足迹生态压力从2004年的193.77上升到2008年的307.64。  相似文献   
897.
本文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磷酸活化法制备高效活性炭吸附剂,研究固液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是磷酸浓度为40%、固液比为1∶3,活化温度为400 ℃、活化时间为60 min,此时亚甲基蓝吸...  相似文献   
898.
介绍了机械活性物质环境条件中的砂尘环境和影响砂尘环境的因素;分析了砂尘环境对产品的主要影响,如造成产品冲蚀和磨损,降低电子产品的性能等;最后提出了对砂尘防护的几点对策.通过分析研究,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便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注意增强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99.
植物利用碳酸氢根离子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构树、椿树、金银花、盆肤木等植物为材料,分析植物的碳酸酐酶活力与δ13 C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酸酐酶的活力与δ13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以甘蓝型油菜、诸葛菜、构树、桑树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光合速率来获得植物利用碳酸氢根离子的信息,结果表明,构树和诸葛菜碳酸氢根离子的利用能力明显地大于桑树和甘...  相似文献   
900.
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泥活性炭处理酸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随着酸性品红染料废水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的变化曲线与脱色率的曲线呈现相似的走势,但在脱色过程中,只有部分染料分子被吸附到污泥活性炭的结构中,另一部分脱色应归因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吸引染料分子中的碱性助色基团;随着污泥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大,COD去除率一直减小;由于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与废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在pH为弱酸性范围内效果比较好;随水浴时间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加,COD去除率很低并一直减小;温度的升高使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整体逐渐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取5,水浴时间取6.5 h,水浴温度取20℃,染料废水浓度取2.5 mg/L,活性炭投加量取2.5 g,其脱色率为47.73%,COD去除率为6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