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空气动力学阻抗的准确估算是目前卫星反演地表显热通量的关键,为了准确反演藏东南地区的地表显热通量,利用2013年6月10日西藏林芝地区的草地、麦田、河滩、林地阴坡和阳坡5种下垫面的边界层观测数据,分析常用的Thom_1975,Thom_1977和Choudhury空气动力学阻抗估算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林地阴坡Choudhury模型估算值与涡动相关测量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他下垫面建议采用Thom(1975)模型。  相似文献   
102.
简要介绍了航空装备的特点、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现状和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的特点,分析了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的改进思路,并对航空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工作的改进举措进行了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03.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20株。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12个菌株与2株自生固氮菌和EM菌进行正交实验,得到3个组合表现出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对滤纸降解效果为组合12〉组合8〉组合5。选用组合12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微晶纤维素+CMC-Na时CMC酶活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最适pH6.5,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第6天CMC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极端海洋环境下某型舰声呐装置中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进行失效研究。方法 使用故障树分析法作为失效分析基本方法。首先通过微焦点CT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准确的失效定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样品的失效机理。然后结合应用背景,分析归纳样品失效的机理因子和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每种失效形式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结果 由电阻本身表面形貌、额定温度及外部环境(高温、高湿、高盐)等原因,导致含有盐雾的水汽进入电阻内部,致使电阻内部出现电化学迁移现象,电阻阻值因此明显降低,最终导致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出现失效。结论 舰艇中的电子设备,如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失效往往是由设计制造及各种海洋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这就要求舰载电子设备的研制方、使用方都应重视海洋环境适应性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结合GIS技术,通过构建作物水分亏缺风险指数,对汉江流域上游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就全生育期而言,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水分亏缺是汉江流域上游区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就不同作物来讲,水稻多年平均水分亏缺风险指数达23.26%,是全流域生态适应性最差的作物,麻类、薯类生态适应性较强;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段,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差异较大,春旱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6.
文章对油田外排废水中的石油类、COD_(Cr)等第二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分区、分级划定的研究,同时选择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总盐指标排放标准进行分区分级研究,为新疆油田公司实施"分区保护、分级防治、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石西油田、六九区大沙河排放口等地进行试点应用,为最终实现油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7.
Hakkyong Kim 《Disasters》2014,38(4):846-857
With a view towards suggesting improvements to the official UK Guidance for disaster exercises,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recent disaster management exerci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 determine how they are planned, conducted and assessed.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study three representative multi‐agency disaster exercises in the UK: (1) the Hitachi 395 Evacuation Workshop and Exercise Twin Bore, (2) Exercise Saxon Shore and (3) Exercise Operation Safe Return.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disaster exercises in the UK generally consist of four main approaches: (1) disaster response and adaptability, (2) building‐block approach, (3)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4) discussion‐based debriefs. While the data demonstrates that each of these approaches has significant merit, it also elucidates key improvements that should be made to the official UK guidance and reflected in future exercises. In particular,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Guidance shoul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daptability at the scene of a disaster, advance a building‐block methodology to organising exercises and reiterate the need for better debriefings of volunteer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108.
黄河变迁史上的第三次大改道导致黄河突发北徙,彻底改变了泛滥区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开展复杂人地耦合系统研究的理想区域。利用水平横剖面法、数理统计与GIS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黄泛城市的数目、时空变化特征和适应性类型。结果表明:(1)黄河7个行河期的决溢泛滥,产生29座受灾城市;(2)受灾城市总体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分布在黄河决口所形成的洪积扇顶部附近,地势低洼的冀中平原以及黄、御等河流交汇处;(3)黄泛城市主要呈现出避河患迁城、因河患省并、原址加固防御、直接湮废四种适应性类型,以避河患迁城型居多,占45%;(4)朝廷政策和城市规模是影响城市在黄河突发灾害下的空间分异和适应性举措的重要人文因素。黄泛区受灾城市具有重要的地方性保存和可持续发展演进模式。建议将其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作为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09.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加强对装备环境适应性的闭环管控,避免设计方案反复,提高研制效率和装备环境适应性.在系统工程方法基础上,建立装备环境适应性闭环管控工作体系,提出闭环管控方法,包括基于流程前置的环境工程工作计划,面向流程闭环的环境适应性工作过程控制,以及全寿命周期环境适应性信息管理等内容.装备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环境适应性闭环管控方法是可行的,环境适应性问题早在方案设计阶段即得到了有效解决,使环境适应性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提高装备研制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装备环境适应性和研制效率,对于运载火箭、航天器、工业设备等其他类型产品的研发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