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锈钢薄板拉伸、冲压成形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德国产SCHENCKTREBELRM2 5 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SUS3 0 4不锈钢 0 .5mm薄板进行了拉伸试验 ,研究了SUS3 0 4不锈钢薄板的硬化指数 (n值 )、屈服强度 (σs)、极限强度 (σb)、均匀延伸率(δ)等机械性能 ,并分析了SUS3 0 4薄板的冲压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预先热处理的材料生产长杆高强度双头螺柱新工艺 ,消除了长杆的热处理变形 ,降低了机械性能的不稳定性 ,提高了产品质量及螺纹联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搓丝原理 ,在自动搓丝机上 ,对热处理后的高强度螺栓毛坯进行矫直处理 ,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绿色高强混凝土——硅灰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灰是冶金厂生产硅铁和工业硅过程中产生的废灰,硅灰混凝土为绿色混凝土,它不仅节约了水泥熟料,而且改善了环境,大大促进了混凝土和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混凝土中掺入硅灰可得到高强和超高强混凝土,用此混凝土浇制的结构物其安全度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硅灰混凝土还可以有效抑制碱骨料反应,提高结构物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滑坡地带岩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组成滑坡岩层的主要岩石——泥质岩、灰岩、砂岩,通过显微镜观察、X射线分析显微镜的定量分析及室内岩石力学强度试验,对各岩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显微镜及X射线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风化较弱的泥质岩基本上含有石英与钙质矿物,后者由于易溶于水而导致岩石的孔隙率增加。孔隙的一部分连接形成了裂缝, 从而使岩石的强度下降。各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的强度最高,发生了风化的泥质砂岩的强度最低。在饱和状态下紫红色泥岩及风化了的泥质砂岩的单轴压缩强度降低最显著,比自然干燥状态下降低了大约50%, 推测是受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所有岩石都表现出在峰值强度之前应力与应变几乎呈线性关系,而峰值强度之后应力急剧下降的脆性特征。这种在饱和状态下岩石强度大幅度下降与脆性特征表明在治理滑坡时需要采取十分周密及复杂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单板层积梁弯曲破坏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试由高频热压方法制造的桦木和椴木单板层积梁的密度、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和水平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质;讨论LVL(单板层积材)梁受弯曲、水平剪切载荷时的主要破坏形式并得出相关结论。测试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桦木和椴木LVL梁具有较大的密度、MOR和较高的MOE。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受树种的影响较大,桦木LVL梁的主要性能均优于椴木LVL梁。当LVL梁受弯曲破坏时,其主要破坏形式为整体断裂破坏、开裂破坏以及混合破坏等3种;受水平剪切应力破坏时,以基材剪切破坏和胶层剪切破坏两种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balance of evidence suggests a perceptible human influence on global ecosystems. Human activities are affecting the global ecosystem, some directly and some indirectly. If researchers could clarify the extent to which specific human activities affect global ecosystems, they would be in a much better position to suggest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against the worst disturbances. Sophistic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can help in interpreting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human activities on global ecosystems more carefully.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significant or influential human activities (i.e. factors) on CO2 emission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wo cases: (i)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i)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ree influential human activities for CO2 emissions: (i)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ii) population pressure on natural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iii) land use chan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significant human activities causing an upsurge of CO2 emissions are: (i)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ii) terrestrial ecosystem strength and (iii) land use change. Among these factors,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human activity for CO2 emissions both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factor scores indicated that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2 emission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errestrial ecosystem strength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n CO2 emissions. Land use change and CO2 emission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alth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change on CO2 emissions was still insignificant. It is anticipated, from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at CO2 emissions can be reduced by reducing fossil-fuel consumption and switching to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preserving exiting forests, planting trees on abandoned and degraded forest lands, or by planting trees by social/agroforestry on agricultural lands.  相似文献   
18.
超高强度钻杆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事故,为了从断裂力学角度揭示其冷脆现象的本质,采用ZBC2302-D型示波冲击试验机,获得了不同温度下超高强度钢在冲击断裂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并对比分析了冲击功、起裂功和裂纹扩展功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国家标准GB 4161—2007中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冲击试样的裂纹扩展量Δa和阻抗应力强度因子K_R;同时,引入K_R阻力曲线,得到超高强度钻杆在不同温度下的剩余强度图。结果表明,当冲击试样开始出现裂纹时,随温度降低,钻杆的初始起裂应力有所增加,出现硬化现象。当钻杆出现一定长度的裂纹时,随温度降低,阻抗应力强度因子越来越小,而且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剩余强度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温度降低,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逐渐下降,表明钻杆在低温下更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安全地建造地下盐穴储气库,采用Hoek-Brown(H-B),Mohr-Coulomb(M-C)及Drucker-Prager(D-P)3种强度准则,推导了在内压作用下盐穴的塑性区应力解及塑性半径,讨论了各准则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规律及各准则参数的估计方法。分别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塑性半径对H-B准则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H-B准则受岩性、造腔等因素影响时,微小内压的波动使得塑性半径的变化更剧烈,岩体质量较差时更显著。盐穴塑性应力与M-C,D-P相比偏小,更接近实际工程状况。围岩塑性半径受H-B准则参数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GSI,mi,σci,D。各参数的互相关性对结果影响不大。其中,H-B准则参数GSI,mi,σci的增大会使塑性半径减小,参数D的增大使得塑性区半径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选择盐穴储库硐室的力学模型及优化参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目前以生物炭为代表的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确定生物炭对溶液中镉的吸附性能,选用由棉花秸秆制备的生物炭,研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线较好地拟合,在不同温度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738 mg.g-1(288.15 K)、10.14 mg.g-1(298.15 K)、10.40 mg.g-1(308.15 K)和10.71 mg.g-1(318.15 K),热力学参数表明生物炭吸附Cd2+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 min即可达到平衡;pH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较大,在pH2~8范围时,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该项研究可为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