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苯乙烯蒸馏残焦油中粗品苯乙烯的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苯乙烯能与某些特定溶剂及水形成三元共沸物的特点,开发出从苯乙烯蒸馏塔釜排放的残焦油中提取粗品苯乙烯的新工艺。苯乙烯回收率可达92%以上,粗品苯乙烯的含量在98%(质量分数)以上。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河北省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工业园有限公司地下300m,储油罐煤焦油逸出废油气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现场实际工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检验等实践研究,采用“冷凝+自激吸收器+吸收+活性炭吸附”油气处理回收技术,并独创了自激吸收器新技术,处理后的煤焦油逸出废气完全达到了国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33.
中温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的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酚类及其衍生物等高毒性、难降解有机物。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某煤焦油加工项目煤焦油废水的水质分析,提出了将全厂的废水分为高浓度、低浓度和生活污水分别进行处理的工艺技术方案,采用物理+生化+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处理煤焦油废水后全部回用于循环水补水,以期最终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34.
总结了生物质气化过程焦油产生的影响规律,讨论了焦油的热裂解、催化裂解、水蒸气氧化及部分氧化机理,展望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可控转移研究的目标及几个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5.
概述国内外焦油脱除方法的特点及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催化裂解法中各类催化剂的特性、失活原因以及为减少催化剂失活所采取的相应改性措施,指出采用"载体+活性组分+助剂"的复合整体式方法来合理优化催化剂结构,可以不同程度地解决积碳、烧结和中毒等失活问题,是未来催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6.
酚焦油资源化技术研究(Ⅰ)--先初馏再催化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出一种将酚焦油先初馏再催化裂解的回收处理新工艺及LZ—1型催化剂。在初馏温度为340—360℃、真空度为0.07—0.09MPa的条件下,初馏液体产品的平均收率为86.67%;在催化裂解温度为320—340℃,LZ—1型催化剂的加入比为2.5%—3.0%、裂解时间为3—4h的条件下,催化裂解产物的平均收率为90.96%。  相似文献   
37.
酚焦油资源化技术研究(Ⅱ)--裂解产物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出一种精馏与钠盐法相结合的分离酚焦油裂解产物的新工艺,裂解产物经精馏,蒸出异丙苯等轻组分、苯酚馏分和共沸物。共沸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分离出酚钠盐和苯乙酮。轻组分和酚钠盐均返回苯酚、丙酮生产装置。裂解产物中有用物质的收率为92.91%,苯乙酮的收率为82.38%,其纯度大于98%。  相似文献   
38.
废焦油沥青的回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合乳化剂和超声乳化法 ,以炭素厂废焦油沥青为原料生产沥青乳化燃料。分别考察了调配剂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加水量等条件对乳化过程的影响 ,并对乳化燃料的粘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制得的沥青乳化燃料 4 0℃粘度仅为 36 0mPa·s,在常温下放置 7d无水析出 ,放置一个月后稳定性良好 ,使废焦油沥青得到了合理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9.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餐饮业油烟道油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特性.所采用的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5℃/min和25℃/min.吹扫气体为干空气,流量为20 mL/min.结果表明,试样从常温至800℃的升温燃烧经历了第1步水分析出、第2~5步燃烧失重过程.采用Doyle和Coats-Redfern方法建立了"4阶段1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用试验热重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油垢燃烧失重的4个主要过程均可用简单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化,反应级数为1;燃烧总趋势是随升温速率提高,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40.
在对国内兰炭生产工艺流程应用及现状介绍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旧式低温干馏阶段和现阶段兰炭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种类、性质和主要处置方式。结果表明,旧式低温干馏阶段,兰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筛分破碎工序产生的末煤和煤矸石、筛焦工序产生的焦粉、焦油冷却收集系统产生的焦油渣等;现阶段,兰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筛分破碎工序产生的末煤和煤矸石以及破碎过程中经除尘器收集的煤尘、筛焦工序产生的焦粉、废水处理污泥、焦油冷却收集系统产生的焦油渣、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残液等。其中末煤、煤矸石、煤尘、焦粉作为一般工业固废全部综合利用,废水污泥、焦油渣、脱硫残液主要掺入原料煤中自行消化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