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89篇
安全科学   354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254篇
综合类   959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SRT对MBR污泥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模拟赖氨酸废水为研究体系,考察SRT在10、20和40 d条件下,SMBR中的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含量、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泥相对疏水性等污泥性质的变化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混合液中EPS总量呈递减趋势,T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呈上升趋势,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相对疏水性增强;膜通量下降速率变大,膜污染加重。污泥性质与膜污染的相关性表明,膜污染与蛋白质和多糖的比值、污泥沉降性能和相对疏水性呈正相关关系,而与EPS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2.
纳米生态基对水产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三因子四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纳米生态基在不同温度、溶解氧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水产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纳米生态基处理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含氨氮和亚硝氮浓度较高的模拟养殖污水用纳米生态基挂膜,所需时间约为22 d。纳米生态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达到93.5%。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水力停留时间>温度>溶解氧。当温度为30℃,DO为5.43 mg/L,HRT为0.33 h时,纳米生态基对氨氮的处理能力最佳,去除率达到94.6%。纳米生态基对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9.3%。对亚硝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温度。当温度为21℃,DO为6.40 mg/L,HRT为0.33 h时,纳米生态基对亚硝氮的处理能力最佳,去除率为71.5%。纳米生态基处理养殖污水的最佳条件:温度为30℃,DO为6.40 mg/L,HRT为0.33 h。  相似文献   
123.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膜培养装置,通过对4种不同填料载体进行连续曝气循环培养生物膜,对湖水中的溶解态微囊藻毒素(MCs)的去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料载体上生物膜从形成到稳定大约需要3周;生物膜形成后对MCs的去除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颗粒活性炭柱>多密孔球型滤料柱>塑料悬浮填料柱>陶瓷滤球柱。在实验水质条件下,当水力停留时间(HRT)=5 h,进水MCs浓度为21.5~47.25μg/L时,颗粒活性炭、多密孔球型滤料柱对MC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100%,塑料悬浮填料柱对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88%。当HRT=2.5 h时,塑料悬浮填料柱对MC-RR的去除率为MC-LR的2倍。生物膜对MCs的降解效果随温度(5~20℃)和溶解氧的升高而增加。塑料悬浮填料作为合适的生物膜挂膜填料载体对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电絮凝处理油田生化出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减轻对后续处理中超滤膜的污染,采用电絮凝法处理油田生化出水,降低油田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研究了电流强度、曝气时间和pH值对水中总有机碳(TOC)和浊度除去效果的影响以及pH值随曝气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光谱对絮凝处理前后水中总溶解固体进行了分析,优化了电絮凝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当水流速度控制在50 mL/s,电流强度为2 A,500 mL絮凝出水的曝气时间为30 min时,整套絮凝工艺对TOC的去除率为48%,浊度去除率为42.9%,COD去除率为44%。  相似文献   
125.
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高氨氮粪便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好氧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动车集便器粪便污水,研究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去除COD效能,以及DO对处理效能的影响,通过镜检观察反应器内微生物特性,探究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器维持DO在2.5 mg/L左右时,对粪便污水中氨氮、T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8%、84.1%和95.5%,在好氧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并去除有机物。分析认为,反硝化脱氮主要发生在生物膜内的厌氧微环境,反硝化反应主要由厌氧反硝化菌完成,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主要从微环境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6.
溶解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寰 《四川环境》2010,29(2):109-112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一种新颖废水处理技术。溶解氧(DO)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好氧颗粒污泥需要的曝气量大,能耗高。高曝气量带来的高DO浓度不利于氨氮通过SND去除。当DO扩散在颗粒内部受到限制时,颗粒中心形成的厌氧层不利于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本文系统分析了DO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好氧颗粒污泥中DO浓度这一重要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研究在低DO浓度下保持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采取合适的方法降低颗粒内部的扩散限制有利于增强颗粒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7.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输出电压/电流的提升,以及反应器体积的扩展放大是其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一个总体积为6.4 L的新型厌氧折流板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ABSMFC)。以葡萄糖作为底物,探讨了阳极材料、液面高程差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因素对ABS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毡作为阳极时,电池单体外电路平均分压(R_(ex)=1 000Ω)为210 mV,填充石墨颗粒后增加到319.8 mV。格室间存在液面高程差时,电池单体、串联和并联的功率密度分别为207.1、181.1和215.7 mW/m~2,当无液面高程差(即水力相连)时为205.8、69.5和151.5 mW/m~2。4个电池单体串联和并联连接时,HRT对ABSMFC的产电稳定性无影响,溶解性COD的去除率和库仑效率均随HRT的增加而升高,且并联效果优于串联。  相似文献   
128.
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_3~--N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铁炭复配修复地下水中NO3--N,探讨了实验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近中性条件(初始pH 6.42)下,反应时间为1 h时NO3--N修复率达到60.85%;Fe/C=1∶1时介质最佳用量分别为4~5 g;Fe/C=1/1.5时修复率为72.80%;反应速率在高振荡强度下大于低振荡强度;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使修复率提高7.5个百分点。铁炭复配介质修复地下水中NO3--N是有效可行的,修复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Fe/C=1∶1时修复率与介质用量呈正相关,无限减小Fe/C比并不能无限提高修复率,振荡强度对修复具有显著影响,低振荡强度下的修复过程较高强度存在滞后现象,并非所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铁炭修复NO3--N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OD分别为20 000~25 000 mg/L和40 000~45 000 mg/L2个浓度范围下,研究了不同HRT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HRT的调整,在达到相同有机负荷(OLR)下,进水COD为20 000~25 000 mg/L的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明显比进水COD为40 000~45 000 mg/L的运行效果好;进水COD为20 000~25 000 mg/L,HRT为14 h,相应的OLR为41.09 kgCOD/(m3.d)时,COD去除率仍然维持在68%以上,沼气容积产气率达到14.55 m3/(m3.d)。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具有较高的COD去除率、产气效率以及抵抗低pH、高负荷冲击的能力,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反应器堵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0.
Abstract

A laboratory scale two‐sta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TSSB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H as a real‐time control parameter in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A Ringlace media was inserted into the A/O (Anoxic/Oxic) reactor for bacteria immobilization. The TSSBR was subjected to three levels of organic loading. The pH and ORP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patterns obtained were consistent with distinct features, enabling the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effectively set a flexible aeration time pending on influent concentration, hence resulting in flexible cycle time and H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for the system. The real‐time process ensured a removal efficiency of over 99% and 95%, respectively, for ammonia and TOC (Total Organic Carbon). For NO3 ‐N and PO4 ‐3, the run with influent TOC = 4,000 mg/L yielded the most efficient removal of 61% and 95%, respectively.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pH can be a viable tool for on‐line real‐time control of a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