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4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2707篇
安全科学   522篇
废物处理   824篇
环保管理   1145篇
综合类   5927篇
基础理论   81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20篇
评价与监测   188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838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通过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实验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BPNN模型,通过测试对比,找出了较优训练函数为traingda,较优训练次数为1 900.利用分割连接权值法(PCW)对影响出水SO42-和COD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水COD、SO42-、pH、COD/SO42-和HRT对出水SO42-和COD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进水pH对出水SO42-和COD的影响最大,相对重要性(RI)指数分别为30.79%和23.44%;并通过样本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对SO42-和COD去除率的限制因子仿真模型,为预测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2.
臭氧-BAF组合工艺对石化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实验。探讨了臭氧投加量、进水水质冲击负荷等因素对该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25 mg/L;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40 mg/L,NH4+-N低于5 mg/L,达到中水回用设计标准;该组合工艺能够经受一定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993.
刘涛  程迪  李鹏 《化工环保》2013,33(3):235-238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水溶液为内水相,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兰炭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TBP体积分数为4%、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4%、内水相NaOH质量分数为12%、油内比(乳状液的油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为3∶2、乳水比为1∶5、萃取时间为15min时,废水中的酚类(以苯酚计)去除率达到85%以上,COD去除率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994.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4种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氧化效果最好。以次氯酸钠作为一级氧化剂,进行一级氧化处理;再分别采用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进行二级氧化处理。在次氯酸钠加入量为40mL/L、一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二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初始废水COD为3976mg/L的条件下,二级氧化剂过氧化氢、次氯酸钙、高锰酸钾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80,40,40mL/L,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2.60%,71.50%,83.50%。  相似文献   
995.
任晓光  李富霞  李鹏 《化工环保》2013,33(3):259-26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O和CuO质量分数的NiO-CuO/ZSM-5催化剂,并以CH4为还原剂研究了NiO-CuO/ZSM-5催化剂对催化裂化烟气的脱硫脱硝活性。XRD分析结果表明,NiO质量分数为4%、CuO质量分数为6%的催化剂4%NiO-6%CuO/ZSM-5中的ZSM-5结构完好,CuO和NiO高度分散在ZSM-5骨架中,表明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4%NiO-6%CuO/ZSM-5的脱硫脱硝起活温度均较低,无氧条件下最高NO转化率和SO2转化率分别为94.7%和95.9%,O2体积分数为1.0%时的NO转化率和SO2转化率分别为97.7%和89.0%。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芳香聚酰胺膜(NF-1#)、复合膜(NF-2#)和聚酰胺复合膜(NF-3#)深度处理棉针织品印染废水,考察了膜分离性能及膜污染情况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5MPa、废水温度为25~35℃、废水pH为7的条件下,NF-1#膜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最高,为76.0%~85.0%;脱盐率也最高,达90.0%。膜过滤后浓水送污水厂处理,产水回用于车间生产。操作压力增高、废水温度升高和废水pH增大均导致滤饼层阻力(Rc)和膜过滤过程中的总阻力(Rt)增加,Rc是Rt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导致膜透过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C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堇青石负载Pd和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记作Pd-M-Mn(M=Cu,Co,Fe,Ni)/CC。实验结果表明:Pd-Co-Mn/C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CO转化率提高;当Pd负载量为1.00%时,反应温度为150℃时CO转化率达到98%,200℃时CO转化率达到100%;在反应温度150℃条件下,Pd-Co-Mn/CC催化剂(Pd负载量1.00%)的CO转化率在前30h内小幅度下降,随后稳定在90%以上,反应100h后,催化剂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棕褐色。  相似文献   
998.
采用HZ-16型大孔树脂对含三(三溴苯氧基)三嗪(RDT-8)废水进行吸附及脱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流量为4.0 BV/h的条件下,树脂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出水体积88.0 BV,此条件下出水COD小于291 mg/L,挥发酚质量浓度小于0.08 mg/L;在脱附液流量为0.5 BV/h的条件下,树脂最佳脱附工艺条件为脱附液体积3.0 BV,此条件下脱附液中挥发酚质量浓度为30.6 mg/L,挥发酚脱附率高达76.4%。在最佳吸附-脱附工艺条件下,连续进行10次动态吸附-脱附实验,吸附出水中COD为137~294 mg/L,COD去除率为72.5%~89.1%,挥发酚质量浓度稳定在0.05 mg/L以下,挥发酚去除率为99.8%~100%,说明HZ-16型大孔树脂的吸附-脱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99.
罗平  田英 《化工环保》2013,33(1):6-9
以天然膨润土为吸附剂,还原吸附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以(NH42FeSO4为还原剂吸附效果最佳;在还原剂加入量为理论值的0.8倍、膨润土加入量为6 g/L、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 ℃、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1 mg/L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可达99.6%,处理后模拟废水中总铬质量浓度低至0.003 mg/L。天然膨润土对Cr(Ⅵ)的还原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加拿大一枝黄花茎杆为原料提取蚁酸木质素,通过氧化或接枝复合的方法对蚁酸木质素进行改性,对改性产物进行了FTIR和S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复合改性产物中存在-CONH的接枝复合链,氧化改性产物基本保持了蚁酸木质素原来的吸收峰;采用接枝复合改性产物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亚甲基蓝废水,在废水pH 7、吸附时间4 h、改性产物加入量22 mg/m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为90.94%;采用氧化改性产物处理相同亚甲基蓝废水,在废水pH 10、吸附时间12 h、改性产物加入量22 mg/mL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去除率为8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