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671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25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中氨氮超标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传统污水生物脱氮处理中,常采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氮素,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从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并命名为X1-L.菌体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enbank登录号为MT457091,并利用MEGA7.0软件建立了相应的系统发育树.在以NH4+-N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菌株X1-L生长较好,COD去除率为96.4%,氨氮去除率达到99.6%,经硝化作用去除的氮有43.7%,证明菌株X1-L具有异养硝化能力.在以NO2--N或NO3--N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菌株X1-L生长也较好,COD去除率分别为95.3%和96.4%,NO2--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95.5%和96.5%,经反硝化作用去除的氮分别有67.7%和68.2%,证明菌株X1-L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252.
蓝藻水华形成过程对氮磷转化功能细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宇科  路俊玲  陈慧萍  肖琳 《环境科学》2018,39(11):4938-4945
为探寻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氮、磷转化功能菌群的动态变化,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基因的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了在蓝藻水华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菌群的变化情况.高通量测序结果证明了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细菌群落在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具有不同的结构.随着水华过程中蓝藻密度的增加,水体中Acti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而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蓝藻水华对聚磷菌(PAOs)具有富集作用,对硝化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中度水华条件下显著增加. qPCR结果显示,随着蓝藻水华的持续发展,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下降甚至消失,表明水体中氮转化过程可能受到抑制,此过程也有利于水华过程中微囊藻快速增殖对氮的需求,对水华蓝藻的生长具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253.
通过小试实验,探究提高氨氮、COD浓度、水力剪切力以及投加活性污泥和活性炭粉末对解体好氧颗粒污泥的修复效果,得出进水COD浓度以及投加活性污泥和活性炭对颗粒修复影响较大但单一修复方式效果不理想,进而针对这3个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得出其最优耦合修复工况(进水COD、投加活性炭和活性污泥质量浓度分别340mg/L、4.64g/L和2900mg/L).经过17d运行,解体AGS得到良好修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可知修复后AGS表面以丝状菌为主,孔隙、裂痕大幅减少,污泥以活性炭为晶核形成新的AGS并且颗粒修复后粒径由(0.89±0.5) mm快速增加到了(2.19±0.4) mm,氨氧化速率(以LVSS记)由2.49mg/(g·h)提高到3.18mg/(g·h),由此验证了这种耦合修复方式对解体AGS具有高效且快速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54.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乡镇污水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否适用于处理乡镇污水,采用该技术对处理规模为400 m3/d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考察了污泥颗粒化过程、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接种絮状污泥与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以进料负荷的交替变化作为调控措施,反应器启动后第13天污泥出现颗粒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0.499 mm;启动第40天污泥完全颗粒化,颗粒污泥平均粒径1.336 mm.完全颗粒化后SBR反应器内ρ(MLSS)稳定在8~12 g/L,SVI维持在25~40 mL/g,出水ρ(CODCr)、ρ(NH3-N)、ρ(TN)始终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群落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接种絮状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减少,反硝化功能菌和聚磷菌丰度显著增加;在好氧颗粒污泥中,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是主要的硝化功能菌;Dechloromona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3(梭菌属)是主要的反硝化细菌;Aeromonas(气单胞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3(梭菌属)是主要的聚磷菌;Uncultured Xanthomonadaceae、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Zoogloea(动胶菌属)是降解有机物的主要菌种,其中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Zoogloea(动胶菌属)也是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关键菌株.   相似文献   
255.
在设有水平机械搅拌、高径比(H/D)为1.2的圆柱形鼓风曝气SBR中,考察了活性污泥的颗粒化情况,对成熟颗粒污泥表面所受水力剪切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水平搅拌在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水平搅拌存在下污泥逐渐颗粒化,形成了均值粒径为1.12mm的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沉降速度为21.41m/h;计算结果表明污泥表面所受的平均剪切速率为27.25s-1,剪切应力为3.38×10-2N/m2;污泥表面所受平均剪切速率与机械搅拌速率和表观气速均呈正相关关系;实验条件下机械搅拌对剪切速率的贡献要远大于表观气速的贡献,前者指数约为后者的37.48倍.研究认为水平搅拌在反应器中形成的具有足够剪切强度的旋涡二次流是促使低高径比反应器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256.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不同的缺氧搅拌时长来控制颗粒污泥粒径,探究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控制策略下的4个反应器(R1~R4)分别得到的主要粒径分布为0.4~0.6,0.6~0.8,0.6~0.8,1.0~1.2 mm;系统稳定阶段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79.4%、77.7%和73.1%。此外,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高氨氮废水时,颗粒粒径最小的反应器(R1)在氨氮、总氮和磷酸盐方面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其颗粒污泥的物化性能并没有体现出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257.
Nitrous oxide (N2O) is a potent greenhouse gas that can be emitted during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N2O emission was examined in a multiple anoxic and aerobic process at the aeration rates of 600 mL/m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L) and 1200 mL/min (SBRH). The nitrogen removal percentage was 89% in SBRL and 71% in SBRH, respectively. N2O emission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he aerobic phase, and the N2O emission factor was 10.1% in SBRL and 2.3% in SBRH, respectively. In all batch experiments, the N2O emission potential was high in SBRL compared with SBRH. In SBRL, with increasing aeration rates, the N2O emission factor decreased during nitrification, while it increased during denitrification and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By contrast, in SBRH the N2O emission factor during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SND was relatively low and changed little with increasing aeration rates. The microbial competition affected the N2O emission during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相似文献   
258.
好氧-厌氧污泥耦合白腐真菌单元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真菌因能分泌胞外木质素降解酶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而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其研究常采用白腐真菌直接处理废水,很少关注常规生物法耦合白腐真菌的处理方式.基于此,分别采用白腐真菌和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处理焦化废水以考察后者的可行性.在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chrysosporium的处理中,仅采用3 d的处理时间,好氧-厌氧污泥可将6097 mg·L~(-1)的COD和351 mg·L~(-1)的氨氮分别降至1634~1684 mg·L~(-1)和102~117 mg·L~(-1);进而固定化P.chrysosporium将COD和氨氮再次分别降至1322~1372 mg·L~(-1)和16~62 mg·L~(-1).最终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7%~78%和82%~95%,这表明: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chrysosporium处理焦化废水可在更短的处理周期完成比直接采用白腐真菌处理更好的处理效果,此思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59.
Abstract

Fensulfothion was incubated in nutrient media with a mixed cultur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obtained from sandy loam. The half life of fensulfothion in both inoculated samples and sterile controls was about 16 wk. There was some conversion to fensulfothion sulfone (16% at 6 wk) in inoculated samples, but not in the controls. Traces of fensulfothion sulfide were found in both inoculated samples (<3%) and controls (<2%) . When 1% ethanol was added to the inoculated nutrient mixture the fensulfothion disappeared rapidly (t½>~1½> wk) with 32% conversion at 20 wk to fensulfothion sulfide.  相似文献   
260.
鲁磊  信欣  鲁航  朱辽东  谢思建  武勇 《环境科学》2015,36(10):3778-3785
在连续流合建式反应器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低碳氮比(COD/N)的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对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脱氮除磷和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300 m L·min-1(表观气速为1.2 cm·s-1)、HRT为7.5 h时,反应器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76.34%、51.23%和53.70%.整个系统在此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污泥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为2 000 mg·L-1左右,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保持在50 m L·g-1以下,好氧颗粒污泥形态完整,沉降性能良好.低COD/N的实际生活污水促进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的增长,蛋白质(protein,PN)和多聚糖(polysaccharide,PS)的比值高达17.9,相对于PS,PN对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