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33篇
综合类   850篇
基础理论   245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我国是农业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农业风险特点和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依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82.
通过采用废弃泥浆对水稻、大麦、和小麦的发芽试验及田间实验,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几项指标的影响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泥浆对作物毒害效应顺序依次为小麦>大麦>水稻。泥浆中的有毒有机物毒性效应较重金属明显,其次,泥浆的致密性也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3.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153-116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84.
东部沿海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租赁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农就业后农户如何利用农地资源成为决定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键。基于生产决策理论剖析了不同情境下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租赁行为的影响,并采用东部沿海地区599个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有剩余劳动力与无剩余劳动力情景,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租赁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②非农就业改变家庭要素禀赋结构与劳动力相对报酬,进而影响农地租赁行为;③东部沿海地区农地租赁行为响应是非农就业特征与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非农就业规模、非农就业区位、非农就业逆向淘汰程度与农地租出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户倾向于租出农地。非农就业规模的农地租赁行为响应存在门槛效应,而非农就业类型的总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5.
Fluctu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and soil properties occur at shor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however, results are often reported for larger scales studies. We monitored CO2, CH4, and N2O fluxes and soil temperature (T), thermal conductivity (K), resistivity (R) and thermal di usivity (D) from 2004 to 2006 in a pasture. Soil air samples for determination of CO2, CH4 and N2O concentra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static and vented chambers and analyzed within two hours of collection with a gas chromatograph. T, K, R and D were measured in-situ using a KD2 probe. Soil samples were also taken for measurements of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pasture acted as a sink in 2004, a source in 2005 and again a sink of CH4 in 2006. CO2 and CH4 were highest, but N2O as well as T, K and D were lowest in 2004. Only K was correlated with CO2 in 2004 while T correlated with both N2O (r = 0.76, p = 0.0001) and CO2 (r = 0.88, p = 0.0001) in 2005. In 2006, all gases flux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 K and R when the data for the entire year were considered. However,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data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month-to-month shifts, lack of correlation and di ering spatial structures. These results stress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gases fluxes. K and R o er a promise as potential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greenhouse gases fluxes in this pasture.  相似文献   
986.
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系统采集了东莞市118个农业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进行砷含量分析,研究了土壤和蔬菜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研究发现,东莞市农业土壤砷含量变化范围0.40~28.87mg/kg,平均值12.95mg/kg,远高于东莞市背景值,其中62%的样品砷含量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定值,砷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3.28%,变异程度较大。东莞市各区域土壤砷空间分布不均匀,土壤砷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如下:西部平原区环境保护区中部过渡区东南丘陵区。土壤砷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化石燃料燃烧、农药、化肥(磷肥)等工农业活动的输入也不容忽视。东莞市蔬菜砷含量超标比较严重,蔬菜砷对东莞市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87.
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金属元素铅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东莞市农业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的状况,选取了该市118个农业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进行铅含量分析。研究发现,东莞市农业土壤铅含量普遍较高,92.4%的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79.7%的样点铅含量高于东莞市背景值,且变异程度较大,土壤铅含量最大值(140.58mg/kg)为最小值(20.36mg/kg)的7倍。各区域农业土壤铅污染程度各异,依据土壤铅含量高低可作如下排序:西部平原区中部过渡区东南丘陵区环境保护区。根据分析,东莞市土壤铅的污染源主要为工业企业"三废"的排放、含铅农药和肥料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大气沉降等。东莞市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特别是油麦菜和生菜,超标率分别达到42.86%和37.5%。不同品种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不同,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生菜菠菜芥菜、油麦菜、白菜菜心、芹菜。  相似文献   
988.
垃圾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碳排放的两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热解两种热化学方式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简称"碳排放"或GHG),分别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简称"IPCC2006指南")进行了核算,并计算了两种垃圾热化学处理方式相对于填埋处理的GHG减排量.结果表明,两种核算方法计算所得的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碳排放趋势基本一致,但基于IPCC2006指南计算出的GHG减排量高于LCA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填埋处理而言,焚烧处理的GHG减排量从LCA法的597~660kg(以CO2当量计,下同)提高到IPCC2006指南法的648~747kg;垃圾热解发电的GHG减排量从LCA法的535kg提高到IPCC2006指南法的589kg.同时,对这两种核算方法的特点及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LCA法和IPCC2006指南可以结合使用以促进我国GHG核算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989.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既属于环境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温室气体减排合作方式,其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获得由项目产生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晋开化工通过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先进的环境技术和节能技术,对硝酸装置进行N2O的减排治理,实现了清洁发展机制,不仅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硝酸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世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90.
北京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鉴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构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2005年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2.44%。其障碍因素呈现出从90年初期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90年后期资源减量投入为主,而到21世纪主要以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为主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