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965篇
综合类   2041篇
基础理论   68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879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10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31.
我国各级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在反思国内外对城市用地规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分析研究了我国各等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比较说明了具体城市现状用地规模的合理与否,最后指出我国在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32.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33.
粮食安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与标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解决10多亿人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第一主题,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而粮食安全水平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种粮科学技术的经济效益、粮食转化效益,保护和改善粮食生产者和主产区经济利益和经济状况,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34.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government in forest management is now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tropical forestry policy and practice and a major component of most international forestry aid programmes. This paper present an analysis on the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Project initiated by two timber companies (Ghana Primewood Products Ltd and Dalhoff Larsen & Horneman) in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people in Gwira-Banso of Ghana.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enhancing responsibility for and commitment to local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 an effective local participatory process were also analysed. The study began with the premise that incentives and good communication will enhance participation in joint forest management.The assumption was valid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showed that five broad issues prioritised by respondents to be essential for co-partnership in forest management are communication, financial support, tree planting, multiple land use and benefit sharing. The Project enjoys a great deal of support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but a number of factors make the continued support of local people a challenging task, including questions of immediate livelihood sources and tenure arrangements. Although this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over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government and private sectors can successfully involve local people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s.  相似文献   
935.
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各自选择了2个村的基础上,运用对24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建立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数量经济模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下的农户行为对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决策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农业土地利用正在逐步由传统的大田作物向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地类转化;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进了这一转化;同时,农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政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最后从区域非农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深化农村土地产权的物权化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及积极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36.
近15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利用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85~2000年该地区耕地增加15.34%,林地增加2.48%,草地减少6.28%,水域减少7.7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1.99%,未利用地减少4.04%;其中草地向耕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4932.00km2,占全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63.85%,转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向科尔沁沙地边沿及其外围扩展的态势。经相关分析及文献调研得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研究地区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的重要人文驱动力。  相似文献   
937.
农业资源开发中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论文研究了农业系统的耦合效应,以达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基于对农业资源特性的分析,肯定了农业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耦合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农业系统的涵义,并将其分为6个生产层,表述了每个生产层的特点,这为农业系统耦合提供某些理论基础。设计了农业系统耦合的结构要素,通过各结构要素在时序性、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其结构要素耦合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农业系统。这个设计在马坪镇实施,取得显著的耦合效应。由此,讨论了在农业资源开发中如何发挥耦合效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8.
中国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论文简要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类型研究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在此基础上,基于土地利用分县的详查数据,以全国2475个县域为基本单元,运用最小方差法对其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的划分。对初次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原则并对其进行处理,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最终确立了一个由6个土地利用结构系列和44个土地利用结构类型构成的中国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分类系统。最后,对中国县域土地利用主要结构类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9.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 of the amount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cover with stream fish communities, in-stream habitat, and baseflow in 47 small southeastern Wisconsin, USA, watersheds encompassing a gradient of predominantly agricultural to predominantly urban land uses. The amount of connected impervious surface in the watershed was the best measure of urbanization for predicting fish density,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an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IBI) score; bank erosion; and base flow. However, connected imperviousne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verall habitat quality for fish. Nonlinear models were developed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 to predict the maximum possible number of fish species, IBI score, and base flow for a given level of imperviousness. At watershed connected imperviousness levels less than about 8%, all three variables could have high values, whereas at connected imperviousness levels greater than 12% their values were inevitably low. Connected imperviousness levels between 8 and 12% represented a threshold region where minor changes in urbanization could result in major changes in stream condition. In a spatial analysis, connected imperviousness within a 50-m buffer along the stream or within a 1.6-km radius upstream of the sampling site had more influence on stream fish and base flow than did comparable amounts of imperviousness further awa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rban development that minimizes amount of connected impervious surface and establishes undeveloped buffer areas along streams should have less impact than conventional types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40.
为了厘清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各类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特征,使用忻州全市1980、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LULC)二级分类数据,经过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探讨分析了忻州市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LULC及格局的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忻州市的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研究区近40年来以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加为主,其他各类减少,城镇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和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草地、耕地以及湿地上;其中2000—2018年的变化更剧烈,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加剧,但同时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了森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