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9篇 |
免费 | 472篇 |
国内免费 | 5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2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422篇 |
综合类 | 2460篇 |
基础理论 | 87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71篇 |
评价与监测 | 179篇 |
社会与环境 | 953篇 |
灾害及防治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246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323篇 |
2011年 | 382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252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359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246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22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10篇 |
1975年 | 11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植物物种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因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植物遗传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植物遗传资源正逐步由公共物品转变为稀缺物品。坚持《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遗传资源效益公平分享原则 ,完善现有国际多边体系 ,促进以“遗传编码功能”价值概念和遗传资源保护效应“内部化”与“补偿”方案为基础的植物遗传资源市场化保护与利用机制的形成 ,建立“植物遗传资源交易所”和“生物多样性合作社” ,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植物遗传资源的积极性 ,实现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3.
嘉兴农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底泥中的氮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沟渠是农田氮、磷营养物质排入地表水体的通道. 对嘉兴大田、集约化菜地、集约化果园、集约化养殖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村沟渠0~5 cm表层底泥氮、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67个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氮)为1 560~7 480 mg/kg,其中w(交换态氮)为31.15~704.38 mg/kg,占w(全氮)的1.29%~10.01%;交换态氮中以铵态氮为主,占w(交换态氮)的62.15%~100%. 沟渠底泥样品的w(全磷)为580~6 420 mg/kg,w(碳酸氢钠溶解磷)为19.53~359.72 mg/kg,占w(全磷)的2.05%~18.96%;w(水溶性磷)为0.29~18.88 mg/kg,占w(碳酸氢钠溶解磷)的1.11%~14.63%. 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底泥氮、磷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P<0.01),集约化养殖场沟渠底泥中的w(全氮), w(交换态氮),w(铵态氮), w(硝态氮), w(交换态氮)/w(全氮), w(全磷), w(水溶性磷), w(碳酸氢钠溶解磷)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 底泥w(全氮), w(交换态氮), w(铵态氮)和w(硝态氮)两两间以及w(全磷), w(水溶性磷), w(碳酸氢钠溶解磷)两两间均在α0.01时显著相关,w(全磷)与w(碳酸氢钠溶解磷)的相关性(r0.81,P<0.01)好于与w(水溶性磷)的相关性(r0.51,P<0.01). 相似文献
24.
以广西柳州泗顶铅锌矿区的玉米地、菜地、灌木、尾矿库、森林和柑橘园6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6种土壤的优势菌门,所占比例为31.34%~53.47%,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纲.冗余分析表明,在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灌木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与土壤中铅、锌、镉、铜的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土壤钠和钾含量较高的玉米地和菜地,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有所增加,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则有所下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总氮、总磷含量较低的柑橘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丰度较高.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浮霉菌门的丰度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西藏自治区的土地、粮食和人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讨论了西藏自治区土地系统、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西藏土地类型复杂多样,极少土地能用于种植业,单位产量亦不高。人均占有粮食不足300kg,若干牧区不足50kg。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这种趋势在今后30年内仍将继续下去。 为了解决土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需采取若干切实措施。文中亦强调人口控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6.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完成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农业废水面源污染现状来看,畜禽养殖业排污在农业源中占绝对优势,且全国仍有90%以上的分散养殖畜禽未得到综合整治,整治力度亟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废气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秸秆焚烧,已成为重污染天气的帮凶之一,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部的新职能,新职能带来新挑战:由于农业源具有分布分散、受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治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特点,以工业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难以作为";另一方面,基层监管工作缺少数据、缺少人员,现有基层环保队伍承接新职能的能力明显不足。为此,提出应对建议:一是建立适应农业面源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二是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农业面源的环境监管,三是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农业面源治理力度,通过规范农业生产的清洁化水平,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27.
土壤碳淋溶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碳的淋溶流失是指在水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碳沿着水文路径转移到水环境的过程。尽管这些流失量有限,却对陆地碳平衡核算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了土壤碳淋溶流失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有:对土壤无机碳(SIC)的淋溶流失研究薄弱、缺乏野外实地观测、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碳淋溶流失的过程与机制认识不足等。今后除了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外,还要综合利用同位素示踪和在线仪器观测等各种手段,开展"陆地-水生系统连续体"内多界面碳交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8.
29.
复垦区景观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研究的领域也日渐广泛,不仅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应用方面的研究,从研究领域来看,研究较多的还是农业景观,森林景观、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复垦区景观异质性的研究还较少见,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中国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会加重城市地区的热胁迫,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雾-霾污染情况严重,但雾-霾对城市热岛影响的认识仍较匮乏.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卫星地表温度数据,明确了我国2003~2013年白天、夜间以及四季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并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定量分析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农田灌溉和植被活动.纬度、降水量、反照率以及气溶胶浓度是夜间城市热岛强度的主控因子.从对比城乡粗糙度、反照率等生物物理学属性的角度,揭示了乡村背景环境对城市热岛分析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治理可以缓解我国夜间城市热岛现象和热胁迫,有利于缓解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