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674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269篇
综合类   1446篇
基础理论   519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51.
以苯胺和过硫酸铵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盐酸聚苯胺(HClPANI)催化剂,并通过FTIR、XRD、SEM和ED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紫外光照下、HClPANI催化H2O2氧化处理罗丹明B染料废水工艺参数,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对催化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催化剂HClPANI对催化H2O2氧化处理罗丹明B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UV-H2O2-HClPANI体系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在pH=3、200 mg/L的罗丹明B废水中,30%H2O2用量为1.2 mL/L、HClPANI用量1 g/L、反应温度25℃、紫外灯功率500 W、光照70 min,罗丹明B脱色率达到了98.2%。  相似文献   
852.
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Ⅲ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Ⅲ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853.
采用SBR处理模拟废水,考察了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反应器活性污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表面活性剂LAS的投加,有利于提高SBR中活性污泥对COD和氨氮处理效率,并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以及微生物活性也随着LAS投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当LAS的投加浓度过高时(1 mg/L),污泥表面产生起泡、乳化和微粒悬浮等现象,使大量固体陷入漂浮泡沫层,降低曝气池的充氧效率,最终导致污泥解体,沉降性变差,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54.
蛋白酶和EDTA-2Na协同作用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投加蛋白酶和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联合预处理剩余污泥,研究了蛋白酶浓度、温度和EDTA-2Na浓度对污泥酶法水解释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浓度、温度和EDTA-2Na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在最佳蛋白酶浓度20 mg/g TS条件下,剩余污泥释放的SCOD为1 318.82 mg/L.同时,在最佳螯合剂ED-TA-2Na浓度0.20 g/g TS下,SCOD为9 014 mg/L.在20 mg/g TS的蛋白酶和0.20 g/g TS的EDTA-2Na的联合作用下,SCOD达到12 628.98 mg/L.在20 mg/g TS的蛋白酶、0.2 g/g TS的EDTA-2Na和55℃条件联合作用下,SCOD达到最大值16 878 mg/L,多糖浓度达到最大值2 695.3 mg/L,NH4+-N的浓度达到最大值156.73 mg/L.此外,在不同蛋白酶和EDTA-2Na浓度条件下,剩余污泥水解释放的SCOD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855.
针对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低质量浓度含氰废水体系,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催化作用在催化臭氧化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吸附-催化臭氧化协同作用机理。在活性炭-臭氧体系中,活性炭吸附CN-的能力很弱,活性炭在反应体系中主要起了吸附、催化臭氧的作用。活性炭-臭氧体系降解CN-的过程是臭氧直接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与活性炭催化臭氧产生.OH自由基间接氧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6.
植物收割频率对水生植物滤床深度处理养猪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生植物滤床系统深度处理养猪废水,开展了不同收割频率条件下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5 cm/d时,植物收割频率的增加会降低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而对COD的去除效果则无明显影响。当不进行植物收割时,系统对养猪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26%、34.32%和29.52%。因此,合适的植物收割频率是强化APFB系统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57.
以原位化学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Cl/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以罗丹明B为模型降解物,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引入使Ag-AgCl/石墨烯催化剂催化活性提高;当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为5 mg/L时,可见光照射6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9%;降解率随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Ag-AgCl/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8.
湿地环境累积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累积效应是当一项活动与过去、现在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未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对环境所产生的增加影响,各种活动的单独影响不大,但综合起来的影响却很大。人类的开发活动是产生湿地环境累积影响的主要根源,湿地环境累积效应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富集效应、土壤累积效应、水质效应等。由于研究的尺度的不同以及研究内容的差异,累积效应的研究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方法,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交互矩阵法、网络法、专家判断法、系统流图法、情景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模糊系统分析方法、环境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湿地累积效应研究的方向为:在方法上,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是未来研究累积效应的主要手段;在内容上,生物富集、富营养化及土壤的累积效应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59.
Pradhan A  Seena S  Pascoal C  Cássio F 《Chemosphere》2012,89(9):1142-1150
Increased commercialisation of nanometal-based products augments the possibility of their deposition into aquatic ecosystems; this, in turn, may pose risks to aquatic biota and associated ecological functions. Freshwater invertebrate shredders mostly use microbially-colonized plant litter as food resourc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quatic detritus food webs. We assessed lethal effects of nanoCuO on the shredder Allogamus ligonifer (Trichoptera, Limnephilidae) by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that induced 50% of death (LC50), and sublethal effects of nanoCuO on the feeding behaviour and growth of the shredder by exposing the animals to: (i) stream water supplemented with nanoCuO and microbially-colonized leaves, and (ii) stream water (without nanoCuO) and microbially-colonized leaves pre-exposed to nanoCuO. Results from acute leth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96 h LC50 of nanoCuO was very high (569 mg L−1). In the absence of nanoparticles, leaf consumption rate was 0.27 mg leaf DM mg−1 animal DM d−1 and the shredder growth rate was 56 μg animal DM mg−1 animal DM d−1. A significant inhibition in leaf consumption rate (up to 47%) and invertebrate growth rate (up to 46%) was observed when shredders were exposed to the higher tested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nanoCuO (75 mg L−1) through either contaminated stream water or pre-contaminated food. The exposure to increased nanoCuO concentration via water or pre-contaminated food led to higher accumulation of copper in the larval body. Leached water-soluble ionic copper from the nanoCuO adsorbed or accumulated in the shredder (up to 10.2% of total Cu) seemed to influence the feeding behaviour and growth of the shredder.  相似文献   
86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除了粮食安全、比较优势、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外,农产品贸易开放对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就业的影响一直令人关注,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带来更多就业创造,还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引致更多就业替代?本文运用1994-2009年数据,对入世前后农产品贸易开放引致的农业就业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对在不同情形下我国未来贸易引致的农业就业替代效应的程度和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引致的农业就业效应呈现出更明显的就业净替代变化;同时,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我国未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实际出口增速与平抑就业替代压力的"理想增速"相距甚远,未来土地密集型净进口所产生的农业就业替代量将在较大程度上超过劳动密集型净出口创造的就业机会,我国农业就业整体"净替代"的趋势可能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