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絮凝细菌投加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絮凝细菌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采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投加絮凝细菌,探讨其投加量对颗粒污泥的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投加絮凝细菌能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絮凝细菌投加量在0~20mL/L时,均可以培养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絮凝细菌最佳投加量为10mL/L,此时颗粒化速度快,颗粒形成时间由未投加的42d缩短为35d,好氧颗粒污泥疏水性好,SVI稳定在40mL/g左右,沉降速度达35.82m/h,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7.14%、84.49%和87.59%.而投加量为30mL/L时最终所形成的是白色污泥絮团,没有实现污泥颗粒化.  相似文献   
122.
钟涛  马利民 《环境工程》2015,33(3):42-44,49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菖蒲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强化研究,探讨其能否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将该系统在无强化、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和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3种工况下的试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工况下的系统处理能力有显著提高,COD和TP出水浓度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NH+4-N出水浓度达到二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3.
利用光合细菌柱式生物膜法处理淀粉废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连续化处理工艺,在适宜条件下当稀释率D=0.33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15.84kg/(m^3·d);当回流比α=0.2,稀释率D=0.35^h-1时,最大COD容积负荷P=21.8kg/(m^3·d)。该法所得到的菌体污泥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4.
北京地区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北京西单和怀柔观测了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及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气细菌粒子年平均浓度,西单为3103个/m3,怀柔为623个/m3。不同粒度的大气细菌粒子浓度在一天内西单有7:OO、19:00二个高峰时和13:00、夜间1:00二个低谷时;而怀柔有19:00~22:00一个高峰时和13:00一个低谷时。大气细菌粒子的浓度分布是从1~6级逐级减小。小于8.2μm的可吸入细菌粒子:西单为82.4%,怀柔为64.0%。   相似文献   
125.
选育蒽降解微生物耦合系统菌株的电融合及融合子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选育蒽降解微生物耦合降解系统菌株的电融合过程及融合子的筛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500kHz的交流频率,脉冲强度300V/cm,脉冲幅宽为5μs,脉冲个数为2,交流电场强度在20~40 V/cm范围内,总融合率较稳定.可以用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双抗平板来对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与土生优势菌的融合子进行筛选,用含卡那霉素的蒽的高渗平板对蒽的高效降解菌和土生优势菌的融合子进行筛选.2种融合子均可以用绿色荧光来确证.  相似文献   
126.
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废水,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的微生物降解,然后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过滤,出水中油的质量浓度在1m g/L以下,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在3m g/L以下。考察了细菌的筛选、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及压力、温度等对膜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有很好的除油效果;生物膜经培养驯化成熟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细菌浓度为1×106个/mL;膜通量随压力和温度的适当提高而增加,适宜的操作压力为0.08M Pa,温度为20~28℃。分别用超滤水反冲洗、稀碱、稀酸、杀菌剂(如N aC lO溶液)和清水冲洗被污染的超滤膜,可使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8%以上;在生物除油工序后增加沉淀池,膜污染可减少约7.77%。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调查常熟城区空气细菌的分布及区系组成,在常熟城区近地面空间(1.5m-2.0m),采用自然沉降法检测空气细菌数量并对细菌菌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空气细菌数量有较大差异;细菌区系组成差异不大,分属于9个属,其中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指出,应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适当降低人口密度,以减少空气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8.
复合菌剂治理磁湖富营养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的结果表明,复合菌剂投放到天然富营养化水体后,菌种在试验区中能够很好地存活,治理后的磁湖水体出现以下几点效果:在短期内水体透明度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对水体中的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能减少水体中氮元素总量;对水体中磷的存在形态有转化和一定的矿化作用,但不能减少水体中磷元素的总量;对底泥中有机质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对水生生物没有直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以农作物秸秆为酶水解原料 ,用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 ,水解液用于培养磷细菌肥生产菌 ,再用粉碎至一定粒度的作物秸秆对培养菌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经酶解得到的水解液在添加一定的辅料后 ,可以作为培养磷细菌的料液。适宜条件下 ,菌量可达 5 1× 1 0 8/ml。  相似文献   
130.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和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以受TCE等氯代烃严重污染的地下泥样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硫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500、2 500 mg/L时.硫酸盐对TCE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更有利于TCE的降解;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通过添加2-溴乙基磺酸钠抑制产甲烷菌.发现产甲烷菌在TCE的降解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硫酸盐浓度变化与TCE降解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