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547篇
安全科学   525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97篇
综合类   1740篇
基础理论   53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267篇
社会与环境   367篇
灾害及防治   1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下矿突水风险的有效评价是矿井水害防治与安全开采的基本前提与重要基础。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价地下矿突水事故风险,在深入研究分析与归纳地下矿突水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矿井突水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有与之对应的二级指标。应用德尔菲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统一打分并求平均值,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出评价结果。最后,结合国内某典型矿山进行实际的应用,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说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矿井突水风险评价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Bisphenol A is one of the basic compounds used in a synthesis of polycarbonates and epoxy resins. Its dust can create an explosive mixture with air unde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the main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lammability behaviour of this compound. The complete flammability characteristic requir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Bisphenol A under fire conditions including Heat Release Rate, speed of combustion, ability to ignit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decomposition range. To establish those parameters, a cone calorimeter was used.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tested in a 20-L spherical vessel.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was tested on MINOR II Apparatus which is a modified Hartman's Tube. In order to identify hazardous substances generated during a fire involving Bisphenol A, a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is that combines 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as used. The substances obtained from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were analy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e with Fourier transformation. Furthermore, the application of a Purser furnace and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acilita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gaseous substances formed during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samples.  相似文献   
993.
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BVOCs )排放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BVOCs排放的化学组成、影响排放的主要环境因素和排放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等。重点探讨BVOCs排放在空气质量模拟应用中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最后从BVOCs排放模式机理、基础数据和大气化学输送模式对BVOCs排放处理等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了2007年-2012年山西省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资料对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API指数累年平均值最大,长治市和忻州市最小;就年际变化而言,6年来,太原市AP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他城市在2011年-20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空气质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各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以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太原市为例,探讨了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更好地对延河污染进行控制,增加延河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延河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最后确定延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类型及主要污染断面。结果表明,延河水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以及氨氮,延河水质三氮类、有机类污染为中度污染,重金属类和细菌类污染为轻度污染,总体延河水质属有机类污染,延河主要污染断面为石窑村断面。  相似文献   
996.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TM影像及2015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转型的角度,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类型的生态贡献率对亚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亚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显著,其中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增加,而生产用地面积减少,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及林地生态用地的转化。计算得到亚喀斯特区域5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40 2、0.539 7、0.552 3、0.558 1和0.561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维持稳定,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致使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地向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等的转化,但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要大于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在经典的DEA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采用四阶段DEA模型,旨在剔除环境控制变量对效率测度结果的影响.同时,在DEA模型的基础上引入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以弥补DEA模型无法测度面板数据的缺陷.选取了2012年-2014年A股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样本的融资效率及三年的融资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融资效率最高,其次是环保行业,融资效率最低的是节能行业.样本企业总体的融资效率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相似文献   
998.
为进一步探究放射性重金属铀污染环境对植物种子萌芽及生长所产生的迫害,根据我国铀矿冶废水中铀的质量浓度(5 mg/L)选择不同质量浓度(0、1 mg/L、5 mg/L、10 mg/L、15 mg/L、20 mg/L)的铀溶液进行试验,用以胁迫5种1年生牧草(三叶草、苜蓿草、黑麦草、高丹草和苏丹草)种子,同时观察记录各自的萌发状况(发芽数和第7 d幼苗生长长度),计算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及耐性指数,并与对照组进行量化指标比较。最后比较各牧草种子所受到的危害并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程度的铀污染,多数植物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其种子萌发,高质量浓度则严重抑制甚至致死。对于三叶草、苜蓿草和黑麦草种子,低质量浓度(1 mg/L)铀溶液促进种子的萌发,质量浓度升高则为抑制,其中黑麦草表现稍异常,质量浓度为5 mg/L时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使最终发芽率较对照提升14%;对于高丹草,低质量浓度(5 mg/L)时促进种子萌发,而在质量浓度稍低于或超过5 mg/L时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现象,各指标低于对照13%左右;苏丹草则仅呈现抑制现象,铀质量浓度为5mg/L时抑制现象稍轻,最终发芽率较对照组仅降4%,小于或大于5mg/L时均受抑制,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现象越明显,最终发芽率最高仅28%。  相似文献   
999.
Variation in reproductive potential usually occurs among individuals of both sexes; for example, some individuals may carry more gametes or be able to continue to generate more gametes in their reproductive life than others. Therefore, to maximize their reproductive success, both sexes are expected to show adaptations for mate choice. However, most authors concentrated on how females choose their mates with the belief that females invest more in reproduction than males, and males are generally eager to pair with any female.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ur work on a polygamous moth, Ephestia kuehniella Zeller (Lepidoptera: Pyralidae),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male pre- and in-copulation mate choice in relation to the reproductive quality and re-copulation potential of females. We show that in E. kuehniella, younger and heavier femal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reproductive value than older and lighter ones, and male sperm supp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over successive copulations. Males exercise pre-copulation mate choice by selecting females with higher reproductive potential for copulation and in-copulation mate choice by allocating more sperm to females with higher reproductive potential. However, high-quality females are more likely to re-copulate than low-quality ones, and allocation of more sperm to females by males does not increase female reproductive outpu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llocation of more sperm to high-quality females functions to increase sperm competitiveness against rivals.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豫西山区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略有上升,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相对稳定,退化概率较低;低海拔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坡度小的区域植被退化和修复的概率都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轻微退化概率增大,坡度越大,植被覆盖修复的概率越低;南坡和北坡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东坡和西坡植被覆盖度较低;西南坡向的植被退化相对严重,东南坡向植被退化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