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分析甘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规律及维持机制,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RAD软件程序包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中间膨胀"模式,海拔3500m处群落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利用5个模型对海拔梯度上全部物...  相似文献   
102.
基于产业调整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业调整能控制污染源的数量和种类,是区域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手段. 从湖泊流域产业的特有结构分析出发,以太湖为例,分析了当前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产业不合理性,探讨了点源污染、线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对污染总量的贡献、治理方案并加以对比分析;探讨了湖泊流域产业调整和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污染控制治理中的作用,基于污染总量恒定或稳步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对流域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提出了具体的产业结构和政策,这对指导湖区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3.
鄱阳湖和洞庭湖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两个通江湖泊,其湖体水质变化对长江干流水质以及湖区周围居民用水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得到4个荧光组分,研究两个湖泊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组成在丰、平和枯这3种水文情景下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鄱阳湖和洞庭湖CDOM来源及组成对不同丰枯情景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情景对鄱阳湖CDOM水质参数影响更为显著,CDOM吸收系数a(254)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t-test,P<0.01),CDOM光谱吸收斜率S275-295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t-test,P<0.01),洞庭湖a(254)在不同水文情景下差异不显著,比紫外吸收系数SUVA254最大值出现在平水期.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得到4个荧光组分,枯水期两湖CDOM类蛋白组分贡献率较大,平水期类蛋白组分及类腐殖酸组分贡献率大致相当,丰水期两个湖泊类腐殖酸贡献率占主要部分.在空间分布上,枯水期鄱阳湖4个组分的荧光强度在上游南部湖区偏小,北部偏大...  相似文献   
104.
ABSTRACT Atmospheric scientists have predicted that large-scale climatic changes will result from increasing levels of tropospheric CO2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Castle Lake, a mountain lake in Northern California. Annual algal productivity was modeled empirically using 25 years of limnological data in order to establish predi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the climatic variables of accumulated snow depth and precipitation. The outputs of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thre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of doubled atmospheric CO2 were then used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to predict annual algal productivity. In all cases, the GCM scenarios predicted increased algal productivity for Castle Lake under cenditions of doubled atmospheric CO2The primary cause of enhanced productivity was the increased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resulting from earlier spring ice-out.  相似文献   
105.
洗涤剂禁(限)磷前后水体磷负荷变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杭州西湖在洗涤剂禁 (限 )磷前后总磷含量的变化 ,分析了水体磷负荷的主要来源 ,以及对在我国实行洗涤剂禁 (限 )磷工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6.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3个沉积物的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沉积物组成特征对磷释放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指数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前20h为快反应,磷释放速度较大,随后进入慢反应,逐渐达到最大释放量;(2)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与其组成有关,其中与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沙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粘粒含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与Olsen-P(0.5mol·L-1NaHCO3,pH8.5提取的磷)和易解吸态磷(RDP)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3)可以根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来比较和预测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且根据有效磷含量可以得到比根据总磷含量更可靠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系统揭示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The Kelvin–Helmholtz (KH) instability is traditionally viewed as an initial-value problem, wherein wave perturbations of a two-layer shear flow grow over time into billows and eventually generate vertical mixing. Yet, the instability can also be viewed as a boundary-value problem. In such a framework, there exists an upstream condition where a lighter fluid flows over a denser fluid, wave perturbations grow downstream to eventually overturn som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As the reverse of the traditional problem, this flow is periodic in time and exhibits instability in space. A natural application is the mixing of a warmer river emptying into a colder lake or reservoir, or the salt-wedge estuary. This study of the KH ins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boundary-value proble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ly, the instability theory is conducted with a real frequency and complex horizontal wavenumber, and the main result is that the critical wavelength at the instability threshold is longer in the boundary-value than in the initial-value situation. Secondly, mass, momentum and energy budgets are performed between the upstream, unmixed state on one side, and the downstream, mixed state on the other, to determine under which condition mixing is energetically possible. Cases with a rigid lid and free surface are treated separately. And, although the algebra is somewhat complicated, both end results are identical to the criterion for complete mixing in the initial-value problem.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了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非交配季节(8—10月)行为特征的性别间差异,并探讨了行为模式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正处于哺乳期,育幼投资相对增加,警戒性增强,其静卧、摄食和反刍等行为的终止阈值下降;和雄麝相比,雌麝的站立凝视、静卧、摄食和反刍等行为的发生频次相对较多.育幼直接导致雌麝相互间的冲突行为频次增多,母幼间的行为联系使其亲和行为的表达频次多于雄麝.圈养马麝在非交配季节的月行为节律变化还存在性别差异,在8—9月间,雌麝表达的静卧和反刍行为的频次渐少,而由于雄麝8月后正处于泌香后期(成体)或泌香期(亚成体),因此其运动频次较少,卧息较多,摄食持续时间减少.随繁殖季节的临近,雄麝从8月到10月间的运动、尾阴探究、冲突行为、环境探究等动态行为的表达逐渐增加.图1表2参22  相似文献   
109.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文颖  王启基  王刚 《生态环境》2006,15(2):362-366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处理: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1个自然恢复处理)对土壤碳含量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每平方米土壤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7.47kg和0.647kg,而重度退化地碳、氮含量分别为3.67和0.448kg·m-2,可以推算,由于土地退化而造成的土壤(0~20cm层)碳氮丢失量分别为3.80kg·m-2和0.199kg·m-2,即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导致0~20cm土壤层中50.87%的有机碳和30.75%的氮流失,可以看出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后流失的碳比氮多;混播处理、松耙单播处理、翻耕单播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有机碳的70.5%,69.0%,49.0%和80%,单位面积氮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全氮的86.9%,88.7%,71.1%和91.7%。但是,与重度退化地相比,除翻耕单播处理外,其它恢复重建措施均能部分恢复系统的碳氮含量,因此,将重度退化地进行自然恢复或松耙混播重建多年生植被可以作为系统固定碳(碳汇)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10.
新疆平原湖泊(包括人工湖)水质盐化及其防治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平原湖泊、平原水库盐化日趋严重。湖泊、水库水质盐化对渔业、灌溉、苇产、饮水和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引起湖泊、水库水质盐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造 水盐与水量平衡关系改变的结果。为防止水质盐化,必须减少农田排水泄入河道和湖泊、增加入湖水量,扭转湖泊水量平衡长期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