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2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e acoustic behaviour of Eptesicus serotinu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using a 13.5-m vertical, linear microphone array that allowed for simultaneous recordings at three different heights an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flight altitude and distance from the array. Recordings were made at two locations that differed in bat species diversity. E. serotinus hunted on average at an altitude of 10.7 m (±2.7) at one location and 6.8 m (±3.6) at the other location. Search signals were 5–17 ms long depending on flight altitude, and consisted of two to three frequency-modulated harmonics. For bats flying below 8–10 m altitude, signal duration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flight altitude, whereas signal interval, terminal frequency, peak frequency and frequency range of the first harmonic increased. Above 8–10 m flight altitude, the signal parameters were fairly constant. The –10 dB bandwidth and duty cycle did not change with flight altitude. Source levels were calculated to between 121 and 125 dB peSPL re 20 μPa at 10 cm. For bats flying higher than 9 m, the microphone placed 1.5 m above the ground recorded significantly reduced signal durations and frequency ranges of the first harmonic compared to the same signals recorded with the microphones at heights of 7 or 15 m. We caution the use of ground recordings to fully describe the echolocation signals of high-flying bats. We demonstrate that flight altitud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structure of sonar signals from E. serotinus. Received: 17 May 1999 /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20 September 1999 / Accepted: 25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22.
对φ(N)32°14′~32°56′,λ(E)104°36′~104°51′范围内400~1400m稻田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发现海拔(halt)不同,稻田生态环境相差很大:halt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θar)递减0.72℃,年降雨量递增63.0mm(400~600m)~106.8mm(800~1400m),相对湿度递增1%,日照时数呈抛物线上升变化.halt400m日均温稳定通过12.0℃的初期为3月中旬,halt每升高100m,该时间延迟5~7d.不同halt>12℃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621.2℃(400m)、3245.0℃(600m)、3149.9℃(800m)、2804.8℃(1000m)、2082.1℃(1200m)、1950.1℃(1400m).在相对较高的halt,存在明显的逆温和南北坡效应,相应存在杂交水稻局部高产区.本研究结果为四川不同海拔区杂交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功能性状组合的海拔梯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显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的适应对策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性状组合。干热河谷地区水分是最主要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之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关注于干热河谷局部地段,对于从垂直海拔上来研究不同植物在环境梯度下的变化的研究较少。干热河谷地区由于梵风效应,水分胁迫沿海拔梯度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湿度和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减小,辐射增强。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4个海拔梯度(1491.33、1730.20、1850.00、1925.57 m)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片厚度(LT)和叶密度(LD)5个功能性状,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了海拔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均呈现出一定差异,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为LD>LA>SLA>LT>LDMC(分别是101%、64%、56%、41%和19%);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5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显著(F=56.218,P<0.01;F=7.829,P<0.01;F=11.21,P<0.01;F=7.429,P<0.01;F=19.213,P<0.01),尤其是在最低(1491.33 mm)和最高(1927.57 mm)海拔之间,各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2)性状之间存在组合关系, LD与其他性状间相关性最为明显,除LDMC以外,LD与LA、SLA、LT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LDMC与LA和LT呈极显著负相关;SLA与LA和LT呈正相关,而与LDMC显著负相关;LT与SLA显著正相关,与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3)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之间,性状组合存在非同步变化现象。研究显示,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对水分环境的海拔梯度变化产生功能性状组合的响应,低海拔和高海拔物种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策略不同,使得植物在海拔梯度上出现叶片功能性状组合的分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不同制氧装置和供氧方式对装备人员工效的综合影响。方法从不同吸氧方式对高海拔地区装备人员生理、心理、体能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吸氧后装备人员的血氧饱和度上升到12%左右、心率减缓10%,体力提高5%左右,工作效率提高13%左右。结论高海拔地区吸氧可以提高从总体上提高装备人员的作业能力,长时间持续低浓度吸氧比间隔式高浓度吸氧对人员的生理、体能和工作效率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5.
青藏铁路建设中高寒缺氧及保障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寒缺氧”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青藏铁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低,缺氧严重会导致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同时含氧量低会造成机械功率降低。为保障高原施工人员和铁路建设者的健康和安全,降低机械设备的功率损耗,在青藏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采取高原劳动卫生和劳动保护措施、选用可靠度高、维修量少的运营设备,建立起适合高原特点的管理体制、机构及合理的用工制度等技术保障措施,提供坚强有力的医疗卫生保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26.
在工程调试中发现了问题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将射流器作了改制 ,并改变安装方法 ,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中国降水量高度效应及全球升温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降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中国的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存在着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同时,全球升温使得降水量的高度效应增强,主要表现为高海拔降水量海拔效应明显增强,这主要是由全球升温引起环流系统增强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8.
为了增强接触器在高原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能,提高接触器在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特此提出对接触器应通过的环境适应性试验提出了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29.
浅析我国军工产品低气压(高度)试验方法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低气压环境对军工产品的影响。针对目前主要适用于考核军工产品对低气压环境适应能力的我国现行有效标准GJB150.2A-2009与HB5830.14-1996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了两个标准的性质、试验目的、应用范围、试验程序与条件、试验过程控制以及试验中断处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别,对两个标准的分析理解内容可为相关技术人员在制定军工产品的低气压(高度)环境试验方案和实施大纲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土壤呼吸和胞外酶活是山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功能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探究土壤功能与环境因素在海拔梯度上的耦合关系,以海拔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的梅里雪山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海拔高度采集36个土壤样本,通过测定土壤呼吸和胞外酶活等指标,分析土壤功能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对土壤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梅里雪山土壤呼吸和酶活在海拔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高海拔地区具有更高的土壤功能,土壤功能随着海拔升高差异增加.PCA分析显示前3轴分别解释了土壤功能海拔变化56.7%、 17.4%和8.7%的方差,表明在海拔上与碳磷相关的功能变化高于与氮相关的功能变化.环境因素与土壤呼吸和酶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比于气候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功能的影响更大.海拔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因素间接影响土壤功能.研究结果对提高梅里雪山山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功能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讨山地生态系统土壤功能的海拔分布格局及演变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