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从活性污泥的絮凝特点、有机物与 NH 4-N 的微生物代谢过程等方面探讨前处理残余铝对曝气池活性污泥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进水Al3 浓度的不断增加,污泥瞬时沉降速度明显增加,而对污泥沉降比影响不大.Al3 对COD去除率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对废水中 NH 4-N 氧化过程的影响却非常明显,随着活性污泥中Al3 的逐渐增加, NH 4-N 去除率出现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NH 4-N 去除率下降的趋势与Al3 对微生物细胞膜电解质透性的影响规律呈负相关关系,说明Al3 对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的干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2.
聚硅酸锌铝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硅酸钠、硫酸锌、硫酸铝为原料,通过共聚法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锌铝(PSZAS),研究了Na2SiO3的摩尔浓度、活化时间、Al/Si、Zn/Si 配比及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该絮凝剂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硅酸钠的浓度为0.4 mol/L,硅酸活化时间为2 h,Si∶Al∶Zn=1∶1∶1.5,絮凝剂投加量为20 mL/L废水时,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能力最强,絮凝剂对含H-酸染料模拟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3.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混凝剂,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并利用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通过小试实验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生化出水中各类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5%,其中疏水酸约占41%,疏水性物质也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89%,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2%,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在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各自最佳的混凝条件下,均能够有效去除由疏水性物质(疏水酸和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但三氯化铁对弱疏水性物质以及亲水物质的去除率高于硫酸铝,这使得三氯化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硫酸铝。并且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混凝工艺均能明显降低生化出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44.
珠江三角洲潮土和水稻土对不同种类的酸具有一定的缓冲性,不同种类的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酸化趋势不同。大旺水稻土对酸的敏感性强于龙山潮土,龙山潮土属于稍易受害的稍敏感土壤,大旺水稻土属于易受害的敏感土壤;同一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比对碱的缓冲能力强;不同种类的酸对土壤的敏感性不同,土壤对硝酸的敏感性强于对硫酸的敏感性;土壤加酸后酸缓冲曲线和土壤中铝释放曲线的交点可以作为衡量土壤对酸敏感性的指标,交点越低,敏感性越强;加酸后土壤中铝的释放可以用模型y=nx+k来预测。  相似文献   
45.
针对高碱度水库水源的某水厂残留铝超标问题,选取碱化度(B)与Alb含量不同的3种铝盐絮凝剂,研究不同投量与pH值下混凝效果与残留铝浓度水平。结果表明,碱化度和Alb含量显著影响混凝效果。DOC和浊度的去除率随着3种絮凝剂AlCl3(B=0)、PACl-1(B=1.2)、PACl-2(B=2.2)投量增大而升高。3种絮凝剂投量在1.5~2.0 mg/L(以铝计)范围内,总铝和溶解铝含量最低。对于该水厂自制的絮凝剂PACl-2,可通过降低絮凝剂碱化度,或将水的pH值降低至7~7.5之间,以此可以提高PACl-2混凝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出厂水残留铝浓度。考虑工程应用可行性,可优先考虑调整絮凝剂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6.
乔斌  温高  张子敬  张宏 《化工环保》2013,33(1):87-89
建立了以铬黑T为指示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反滴定过量BaCl2的碱式硫酸铝溶液中SO42-的测定方法。实验确定的操作条件为:待测试样稀释后ρ(SO42-)为0.025 ~0.100 g/L,BaCl2过量率为25%~100%,并且在加入BaCl2前将试样煮沸,三乙醇胺加入量为0.10 L/L。该法回收率在98.90%~100.7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且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7.
分别以蒸馏水和太湖水为例,研究了硫酸铝渣去除水中磷的能力,并分析了其对水体Al3+、SO24-以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太湖水pH为9.0、10.0两种条件外,随着磷平衡浓度的增加,硫酸铝渣除磷量趋于某一定值,其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太湖水pH为9.0、10.0两种条件下,硫酸铝渣除磷量符合Fre...  相似文献   
48.
对比研究了AlC13和3种不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在不同pH与投量下除氟效果,并对不同形态铝盐除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H对絮凝剂水解后铝形态分布及其除氟效果有重要影响.pH 5 ~6时,Al3+和Al2、Al3等低聚态铝为AlCl3主要形态,且AlCl3更易水解生成可将溶解态氟转化为颗粒态氟的Al(OH)3,从而较PACl具有更佳除氟效果.pH >7时,PACl较AlCl3具有更佳除氟效果,且增大PACl碱化度可促进氟的去除,这主要是由于具有较高Al13含量的PACl更容易与电负性F-结合所致;且絮凝剂混凝除氟絮体ζ电位越高,越利于F-在絮体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49.
2A12铝合金在模拟溶液中的周浸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干湿周浸实验、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A12铝合金在0.6mol/L NaCl和0.6mol/L NaCl 0.02mol/L NaHSO3两种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红外光谱(FTIR) 观察分析腐蚀产物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增加,力学性能下降,阻抗模值逐渐减小;腐蚀产物形貌以团状和块状为主,在0.6mol/L 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铝的氯化物和氧化铝,在0.6mol/L NaCl 0.02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铝的硫酸盐水合物和铝的氯化物;由于NaCl和NaHSO3共同作用,2A12合金在0.6mol/L NaCl 0.02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高,阻抗模值相对较小,腐蚀速率较高,腐蚀后失重大,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Nutrient diversion does not always bring about prompt and sufficient reduction in lak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due to recycling from nutrient rich sediments. Certain lakes and reservoirs may continue to experience nuisance algal blooms and require additional restorative steps. The phosphorus precipitation/inactivation technique is a procedure to remove phosphorus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to control it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P-limiting conditions to algal growth. Aluminum salts have been used in advanced waste water treatment to remove phosphorus and this technology was extended to lake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for dose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generally lacking, and are provided in this report. The dose determination suggested here allows maximum application of aluminum to bottom sediments and thus emphasizes long term control of phosphorus recycling. Dose can be calculated directly from the alkalinity of the water to be treated. Titration of lake water samples of Varying alkalinity a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ual dissolved aluminum, alkalinity, and dose which can then be employed for lake scale applications of alum to lakes and reservoirs. Application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These depend on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bjectives and include lakeside stores, a distribution pipe, and an application barge and manifold. Alum may also be used to meet other restoration objectives including the treatment of problem flows and the reduction of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