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400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采取新旧地铁站台对比研究的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换乘站的六个站台,分别研究各站台空气中细菌、真菌的含量,并做浅要分析。结果表明:旧站台在细菌数上远比新站台高,而真菌数却明显比新站台低(一号线东单站站台例外)。菌落总数只有2号线复兴门站站台超过2500cfu/m^3,达2883cfu/m^3;再则是1号线复兴门站站台接近2500cfu/m^3,为2092cfu/m^3,其余诸站台均明显低于2500cfu/m^3。这表明北京市地铁站站台空气微生物的质量比较好。对菌种进行初步分析知细菌的优势菌种为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和杆菌,真菌的优势菌种为青霉属和黄曲霉属。  相似文献   
482.
概述了生物法治理赤潮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大型植物、浮游动物以及海洋滤食性贝类在赤潮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并着重阐述了利用微生物治理赤潮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3.
不同底物种类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批式培养试验中以人工配置的废水为原料,以厌氧消化污泥作为天然产氢菌源,通过厌氧生物发酵制备生物氢气,研究了不同底物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木糖、乳糖对产氢能力的影响,以及生物制氢发酵过程中液相组成的变化,并对产氢动力学和细菌生长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底物中最佳的底物是葡萄糖,氢气含量、累积产氢量和氢气产量最高可达到49.52%、67.21 L/mol、3.23 mol/mol.发酵产氢代谢产物以丁酸和乙酸为主,乙酸的含量占到26.76%~40.49%,丁酸的含量占到37.60%-58.07%.并含有部分丙酸和乙醇,属于丁酸型发酵.丁酸/乙酸比值可作为衡量氢气产生效率的一个指标,比值越大产氢量越高.实验中氧化还原电位均在-300 mV以下,以厌氧为主.G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其产氢过程和产氢菌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484.
魏敏捷  王慧  刘春  宁大亮 《环境科学》2008,29(6):1555-1560
考察了固定化基因工程菌强化处理(GEM)/传统活性污泥处理(CAS)串联工艺对阿特拉津废水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基因工程菌的生长和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当HRT为4~24h,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20mg/L,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时,串联工艺均可以实现对高浓度高负荷的阿特拉津生物强化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时,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串联工艺A段)的处理效果最好,阿特拉津平均去除率为96.64%,出水浓度为0.56ms/L.水力停留时间为12、8和4h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59%、89.79%、88.61%.反应器在以上4个HRT时, 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76%、64.59%、66.16%和65.84%.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出现大量工程菌流失的现象,同时在固定化颗粒的表面以及浅层均观察到了大量工程菌菌体,固定化颗粒的表面还出现了生物膜和菌胶团,反应结束时,颗粒形态完好,强度满足本工艺条件下长期使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8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一般生物处理法相比具有微生物密度高、反应速度快、耐毒害能力强、微生物流失少、产物分离容易、处理设备小型化等优点。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和交联法)、固定化载体的性能(压缩强度、耐曝气强度、扩散系数、耐生物分解性、对生物毒性、固定的难易、成本)及固定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含氨氮、重金属、农药、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86.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比较了玉米(Zea mays)和黄豆(Glycine max)2种植物对酸性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植物对土壤中石油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去除效果。玉米和黄豆对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可达38.41%~64.30%和34.24%~63.96%,而自然条件下石油去除率仅为23.77%~58.43%。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当w(石油)为0~17 295 mg.kg-1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大致随着w(石油)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植物根系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根际微生物的增殖,且玉米根系的作用比黄豆明显。  相似文献   
487.
通过铜陵矿集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其环境效应。采集深度为20cm的土样,分别制备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以期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细菌和放线菌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计数,高铁还原菌采用最大或然数法计数。研究结果表明,铜陵矿集区土壤中As、Au、Cd、Zn、Cu、Pb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高铁还原菌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As、Au、Zn、Cu与细菌和放线菌,Cd、Pb与放线菌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指示了土壤中高浓度污染元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Cd、Pb与细菌,Cd、Zn与高铁还原菌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反映部分微生物受污染元素的胁迫已产生了耐受性;Au、Pb、As与高铁还原菌数量的关系不明显。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微生物在重金属含量高的区域和含量低的区域的数量下降了大约2~3个数量级,有些区域微生物数量下降了约50%。矿集区土壤中三种菌种对污染元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敏感程度依次是:放线菌〉细菌〉高铁还原菌。矿集区部分土壤中,细菌、高铁还原菌由于其本身的耐受性或由于受胁迫而产生了耐受性,对Cd、Zn、Pb等三种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抗性水平较高,具有作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修复微生物菌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488.
微生物对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微生物都可以利用甘油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因此微生物转化生物柴油废料中的粗甘油是解决副产物污染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转化甘油为1,3-丙二醇、丙酸、二羟基丙酮、丁醇等产品的研究,主要从微生物种类、产品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及产品提取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并对今后如何利用生物柴油废液中的粗甘油为原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489.
借助乙炔(C2H2)抑制和添加外源铵盐,采用批式培养试验,在初始CH4浓度为16%的条件下模拟填埋场高CH4浓度环境,通过分析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及铵对CH4氧化的抑制率,研究了填埋场覆盖土、矿化垃圾、砂土和黏土中氨氧化菌对CH4协同氧化及铵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4种供试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在5.64%~16.24%之间,次序为砂土<黏土<覆盖土<矿化垃圾,覆盖土中的贡献率为14.90%,比矿化垃圾低8.25%,填埋场样品(矿化垃圾和覆盖土)是一般土壤(砂土和黏土)的1.8~10.9倍. 铵对CH4氧化过程的抑制率在11.90%~24.84%之间,次序为砂土<黏土<覆盖土<矿化垃圾,覆盖土中为23.21%,比矿化垃圾低6.56%,填埋场样品是一般土壤的0.9~2.1倍. 填埋场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及铵对CH4氧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一般土壤.   相似文献   
490.
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厂、染化厂和造纸厂等,由于染料的生态毒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的染料降解微生物及其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