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474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139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2186篇
基础理论   214篇
污染及防治   62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多泥沙河流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泥沙含量大、泥沙对河流CODMn浓度影响大的突出特点,运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浓度的影响,揭示了浑水、清水中CODMn浓度与含沙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黄河浑水中CODMn浓度随含沙量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去除泥沙后清水CODMn浓度测定值随其原含沙量增大呈微上升趋势.依据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充分考虑泥沙影响的CODMn衰减经验模型.清水中CODMn浓度的变化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概念来模拟,浑水中CODMn浓度通过清水中CODMn浓度与泥沙中CODMn浓度之和来量化.模型基本方程的求解采用稳态解析解.模型中的参数通过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及室内实验结果与优化结合的方法确定.同时,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对参数和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参数取值可靠,模型精度较好.模型既能揭示汇流区间人为污染对河段水质的影响,又可以反映作为面污染源的黄河泥沙对污染的影响,可作为水质预测的实用工具及规划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2.
为提高稻秆的降解率及其厌氧发酵甲烷产量,采用高氨氮畜禽废水作为氮源以驯化稻田土壤微生物,优化其降解稻秆的初始pH值,并评估水解产物液体发酵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组驯化的微生物产纤维素酶活性及对稻秆木质素的降解率高于其它组及先前文献报道,分别达到4.01 IU和51.96%,且后期水解液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及还原糖含量最高.随着初始pH值的提高,稻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显著增加,稻秆水解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和TOC含量均显著增加,并在第7 d达到最高值.将水解稻秆7 d的水解液进行厌氧发酵显示,在初始pH=9.0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大,为37.60 mL·mL-1水解液.本实验结果表明, 驯化的稻田土微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解稻秆,提高水解液中TOC及VFAs含量,从而提高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303.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碳硫比对群落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硫酸盐废水的连续流试验,从群落动态的角度研究碳硫比(COD/SO42-)从4.2降低到2.0的过程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ALK)和末端产物(VFAs)组成、优势种群分布等群落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试验证明,在此过程中ORP和ALK提高,而pH值和VFAs中乙酸的分布比例降低,群落类型由高碳硫比稳定型转化为低碳硫比亚稳定型,但仍未改变乙酸型顶极群落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04.
Thermal runaway was studied in a continuous tubular pilot reactor under steady-state regime. Different accident scenarii were conducted by making some errors on reactant concentrations and/or temperature feed. To prevent thermal runaway, control by direct contact by solvent injection was used at different reactor locations. This injection allowed controlling the max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ethod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along the reactor was used.Benefit of this control method was the diminution of computational time. Furthermore, by injecting solvent to control maximum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re is no need to shut down the unit. The control method was validat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305.
杨军  黄涛  张西华 《生态环境》2007,16(3):799-801
温度对填埋场有机垃圾的厌氧降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填埋场渗滤液特征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在常温及29~45℃范围内设置的6个不同温度下的模拟垃圾柱降解对照试验,分析研究了温度对填埋有机垃圾渗滤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垃圾降解适宜的温度范围(29~45℃)内,较高的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保持恒定的温度比升高温度对渗滤液COD衰减的影响更加显著,但温度对垃圾降解渗滤液中氨氮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6.
在严格厌氧条件下,研究了驾琼盆地东方1-1-1井垂直剖面不同沉积层地质样品中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结果表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在各样品中都存在,但其分布有很大随机性,与样品埋藏深度无相关性,与样品中一些有机物含量,如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无相关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的样品,其在生物模拟产甲烷实验中的单位有机质产气量也较高,有显著的相关性.菌体形态主要为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307.
硝化菌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处理生活污水中氨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硝化菌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处理生活污水中氨氮,实验用水采用食堂与化粪池混合水,实验装置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进水氨氮在4mg/L左右,出水氨氮值接近0,实验结果表明出水能够达到国家工业冷却回用水的指标要求,同时COD也降至30mg/L以下,能满足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308.
微生物易利用基质对PCP厌氧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东升  徐向阳 《环境化学》1997,16(2):150-154
本文主要研究了微生物易利用基质对厌氧反应器内PCP厌氧降解性及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CP对厌氧污泥代谢葡萄糖有抑制作用,则适量的微重复铁利用基质有利于促进PCP的脱氯和降解代谢,且随着反应器进水中水中PCP的提高,达到相近降解效率所需的微生物易利用基质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废水中PCP剩余量和废水中糖的初始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9.
味精浓废水生物处理优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两相厌氧消化法与缺氧—厌氧消化法处理味精浓废水的比较试验.进水为6×10~4mg/L~8×10~4mg/L时,两相厌氧消化法COD去除率为78%,产气率为0.15m~3/kgCOD,CH_4含量为50%.缺氧—厌氧消化法COD去除率为82.2%,产气率为0.23m~3/kgCOD,CH.含量达65%.两种方法均可使出水pH值由3.2上升至7.0以上.氯离子和氨氮的去除不明显.综合上述结果与运行管理的稳定程度均是缺氧——厌氧消化法优于两相厌氧消化法.  相似文献   
310.
厌氧发酵过程pH对微生物多样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蔬菜类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发酵产物分布的关系.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随时间变化规律相似,而pH=5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低.UPGMA聚类分析和PCA分析结果也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pH=5与之显著不同.在不同pH条件下的优势菌属都是乳酸细菌和梭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发酵产物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pH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发酵产物的分布.图4表2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