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426篇
安全科学   461篇
废物处理   252篇
环保管理   500篇
综合类   2973篇
基础理论   41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29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与其他常规处理方法相比,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有机废物更具有优嚏,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污省染,还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环境效益。简要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的机理、影响因素、类型,以及在有机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发展形成的典型厌氧消化工艺,同时分析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废物资源化处理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漂白粉用于治理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对漂白粉用于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的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系统研究了漂白粉投加量、硫化氢浓度、进气流量、吸收氧化温度、液气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漂白粉投加量为0.2g/100mL,液气比20L/m^3,进气浓度控制在7800mg/m^3以内,调整适宜的进气量,对硫化氢恶臭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漂白粉吸收氧化硫化氢恶臭气体不仅技术可行,而且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工业化放大。  相似文献   
993.
阐述了清洁生产的意义和目前实施清洁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当前,继续沿用原来的"三高"粗放型生产模式,必然会对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分析了企业的生存现状,叙述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含义,着重提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向循环经济型企业转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5.
浅论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在林业生产中,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反之又影响了林业生产,因此林业生产应当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例如采取生态采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分类经营、林业体制改革等手段,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使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6.
厌氧菌对硝基苯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条件下,以长期受硝基苯(NB)污染的化工厂排污口底泥和河道底泥混合为菌源,分离纯化出4株能厌氧降解硝基苯的细菌。其中菌株N-O在低温(10℃)条件下可以快速去除20 mg·L^-1的硝基苯。在松花江(吉林市段)底泥中分别接种10 mL·L^-1、20 mL·L^-1、30 mL·L^-1、40 mL·L^-1(菌悬液/处理溶液)N-O菌进行NB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接种30 mL·L^-1时,N-O菌对底泥中NB的降解效果明显,72h内达到了NB的完全去除;但是该菌对降解副产物苯胺(AN)几乎没有去除效果,寻求在厌氧环境下同步降解NB、AN的优势菌,将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997.
MIC厌氧反应器在500m^3/d柠檬酸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作者所在单位自行研制、安装、调试的生产规模500 m^3MIC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柠檬酸生产废水,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絮状污泥进行启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和实际运行,在水力停留时间20小时,容积负荷8 kgCOD/(m^3·d)时,COD去除率仍始终在92%左右,并转入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8.
某针织印染厂年产3000吨针织高档服装布料,排放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COD、BOD5、色度浓度比较高。该厂选择了"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工艺进行前期处理,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减轻了后续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压力,同时通过活性碳过滤进行脱色,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5、色度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中国棉花产出规模效率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用来满足需要的各种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要求人们对生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为研究中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棉花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产出规模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基于生产前沿面理论的非参数方法,利用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软件对中国棉花主产区的棉花产出规模效率进行了具体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棉花产出规模效率时空差异显著,报告期长江流域优于黄河流域,同时两大流域棉花产出规模效率变化态势与我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安排高度相关。认为中央政府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棉花生产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与市场调节出现的新问题,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棉花生产,最大程度发挥产出规模效率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000.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ones and seeds and the emergence and survival of seedlings in the Siberian spruce (Picea obovata Ledeb.) were studi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imberline ecotone on the Iremel’ Massif, the Southern Urals, from 2003 to 2006. In the productive year 2003,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nes (from 110000 to 3000 per hectare), the yield of seeds (from 13 × 106 to 0.09 × 106 per hectare), and their laboratory germination rate (from 34 to 14%) with an increase in elevation above sea level was recorded. In 200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per hectare were revealed between the lower,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ecotone (85 200, 19 800, and 0–400 ind., respective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greater part of seedlings (76–96%) perish during the first cold period. New generations of spruce trees are formed only after productive years. Seed production and seedling mortality in spruce apparently depend not only on air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ening but also on snow depth and soil temperature, which change more abruptly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