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movement of plants and animals by humans has transformed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s globally. Assessing when and how a species was introduced are central to managing these transformed landscapes, particularly in island environments. In the Gulf of Alaska, there is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the history of mammal introductions and rehabilitating Gulf of Alaska island environments by eradicating mammals classified as invasive species. The Arctic ground squirrel (Urocitellus parryii) is of concern because it affects vegetation and seabirds on Gulf of Alaska islands. This animal is assumed to have been introduced by historic settlers; however, ground squirrel remains in th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record of Chirikof Island, Alaska, challenge this timeline and suggest they colonized the islands long ago. We used 3 lines of evidenc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direct radiocarbon dating of archaeological squirrel remains; evidence of prehistoric human use of squirrels; and ancient DNA analysis of dated squirrel remains. Chirikof squirrels dated to at least 2000 years ago, and cut marks on squirrel bones suggested prehistoric use by people. Ancient squirrels also shared a mitochondrial haplotype with modern Chirikof squirre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quirrels have been on Chirikof longer than previously assumed and that the current population of squirre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cient population. Thus, it appears ground squirrels are not a recent, human‐mediated introduction and may have colonized the island via a natural dispersal event or an ancient human translocation.  相似文献   
112.
VOCs污染场地挖掘过程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在典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实验,并且建立了3条暴露途径对修复过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非致癌指数最高的是四氯化碳,高达8.86E+01,其对综合非致癌影响贡献率为74.45%.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1.01E+02,占综合危害指数的84.87%,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1.19E+02.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致癌指数最高的是1,2-二氯乙烷:3.08E-02,其对综合致癌影响贡献率为69.53%.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3.96E-02,占综合致癌指数的89.39%,总致癌危害指数达到4.43E-02.  相似文献   
113.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等环境污染,本研究结合监理行业现状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的特点,重点探讨了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监理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4.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考古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重点。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古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泥河湾盆地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正处于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时期,为解决我国甚至东亚的现代人起源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人对遗址进行过多次系统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方法的年代学工作,然而其文化层年代却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前人用不同测年方法获得年代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定的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差距过大,难以确定文化层的年代。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文化层的年代的不确定,严重影响了众多学者对于我国现代人起源的进一步研究。年代测量方法虽然众多,但是不同测年方法,有着不同的测年区间,因此后期需要根据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年代区间来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并使用不同材料来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最为准确的年代。  相似文献   
115.
湖南地区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文化发源地之一,为了更有效地了解新石器时期的人地关系,以高程、坡度、坡向、水体、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这7个指标构建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模糊指数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在ArcGIS中将各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和综合等级类型分类,最终得到湖南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结果:宜居度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最大,总面积为18.59万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87.77%;水体权重值占比最高;古人偏爱聚水而居,且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域,湘、资、沅、澧周边沿干流分布或在河流的交汇区域分布;适宜度等级较高的遗址类型偏向于丘陵型、台地型和平原型;宜居度中等及以上的遗址多分布在地形较低、朝南、微斜坡、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本文可为今后史前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王晶  徐海 《地球环境学报》2022,13(2):132-162
广泛分布的湖泊为连续沉积和保存历史时期多样化生物核酸分子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档案。随着近年来古DNA提取和测序技术的进步以及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湖泊沉积物古DNA重建古生态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性响应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古DNA研究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以及湖泊沉积物古DNA保存的影响因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重点评述了湖泊沉积物古DNA在揭示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物种定殖与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生态功能基因演化及其在细胞器基因组和古生态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中的诸多应用和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当前研究面临的局限和挑战以及组学技术在古DNA研究中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当前研究尚存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7.
美国污染场地清理的风险评估简介及政策制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容跃 《环境科学》2017,38(4):1726-1732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加州污染场地清理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方法,计算和风险管理.从而引进挥发性污染物室内入侵风险评估方法来制定污染场地清理标准.讨论如何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土壤清理浓度和挥发性污染物室内入侵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加州环保署水质管理局颁布了地下储油罐低风险结案政策.政策中的污染场地清理定量标准是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得出.最后,用一个具体的美国加州洛杉矶案例介绍风险评估方法是怎样运用在污染场地清理修复中,以回答污染场地修复的关键问题"多干净算干净".  相似文献   
118.
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项在欧美等国家的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分析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常用的浸出试验方法和物理评价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仅有少量振荡浸出试验的方法,还缺少动态浸出试验的评价方法;浸出毒性测试普遍采用硫酸硝酸法浸出评估,忽略了As、Cr(Ⅵ)等含氧阴离子在中性至弱碱性pH下溶解度达到最大的情况;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则主要借鉴固废毒性鉴别与管理方法,但该方法未规定污染土壤资源化再利用时的评价依据;另外,污染土壤和固体废物的自身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浸出测试和评价标准体系:当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后采用卫生填埋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处置时,可参考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时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当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后原址填埋时,则应增加绕流浸出方法或穿透浸出试验方法,其评价标准可参考GB/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或根据关注点浓度的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推算确定;当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后再利用时,需根据再利用的具体情景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119.
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地下水有机污染点多面广、污染源不清、治理难度大,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威胁,是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关键.以典型污染场地为例开展有机污染源辨识研究,建立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源的识别.在掌握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大量地下水分析化验数据中,确定污染场地特征污染物为四氯化碳,建立污染场地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单体同位素技术,通过模型反演和同位素溯源,确定了典型场地有机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现状,并对识别出的潜在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辨识出的两个历史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果可靠,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0.
为尽快发现和控制火灾,使古建筑的消防投资更经济有效,需进行试验研究。但古建筑不能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基于火灾动力学的场模拟软件FDS5.0,以山西圣母殿为例,建立物理模型,模拟火灾发生、发展过程,得出火灾烟气蔓延过程中浓度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不同分布。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对圣母殿中感烟和感温2种火灾探测器进行合理有效的布置,经过数据检验,在最短时间内报警系统有效报警。结果分析表明:不论着火点在建筑的什么位置,只要合理的设置和组合火灾探测设备,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证明了软件模拟的方法对古建筑消防设施设置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