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In this study, responses of biodynamic human body models to whole-body vibration during a vehicle ride were investigated. Accelerations were acquired from three different body parts, such as the head, upper torso and lower torso, of 10 seated passengers during a car ride while two different road conditions were considered. The same multipurpose vehicle was used during all experiments. Additionally, by two widely used biodynamic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a set of simulations were run to obtain theoretical accelerations of the models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To sustain a quantified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root mean square acceleration and acceleration spectral density were calculated. Time and frequency responses of the models demonstrated that neither of the models showed the best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human body behaviour in all cases, indicating that further models are required for better prediction of the human body responses.  相似文献   
332.
The article presents proposals for an indexical evaluation of exposure of hand tool operators to vibrations. The presented indices have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The examinations studied the effect of pressure force and grip force exerted by an operator on a hand tool as well as the amplitudes and frequencies of an exciting signal on vibrations transmitted in the hand-tool handle system.  相似文献   
333.
《中国环保产业》2013,(10):28-37
综述了2012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阐述了行业总体技术进展、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概况,以及行业市场特点及重要动态;分析了行业主要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及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状况;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4.
目的 对直升机单片桨叶在2个激励力下的组合共振进行理论研究。方法 桨叶以固定角速度旋转,视为旋转的细长悬臂梁,受2个不同频率的简谐激励力作用。首先基于哈密顿原理推导旋转梁控制方程,考虑几何大变形和非线性惯性。其次对方程无量纲化,并采用伽辽金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最后使用摄动法中的L-P法(Lindstedt-Poincare method)对无量纲方程进行求解。结果 获得了组合共振产生条件,同时得到了组合共振下的稳态幅频响应和相应的时间历程图。进一步获得了超谐波/次谐波共振与组合共振同时发生的条件,并对组合共振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索了各个激励频率成分、阻尼和激振位置等对组合共振的影响。结论 当2激励力满足2ΩΩ2=ω0、2ΩΩ1=ω0或1/2(ΩΩ2)=ω0其中之一时,旋转梁可能发生组合共振。组合共振响应中,自由振动成分占主导,存在超谐波共振时,组合共振振幅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35.
振动试验实施过程中涉及因素较多,其试验结果是否有效与振动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为了确保试验检测结果有有效性,同时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文章对振动试验各个操作环节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理。  相似文献   
336.
振动试验及其相关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产品进行振动试验的必要性,对随机振动试验和正弦振动试验分别进行了描述。对随机振动试验中的倍频程、斜率、加速度总均方根值进行了介绍,对正弦振动中的扫频速率、倍频程数、应力循环数、扫频时间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正弦扫频算例,对相关振动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37.
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实测振动数据的机载雷达多自由度振动参考谱制定方法。采用坐标变换法,在时域内从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中提取出结构的刚体自由度振动。通过对结构刚体自由度振动的信号分析,得到各自由度的自功率谱密度(PSD)和各自由度之间的相干函数γ2(f)和相位θ(f),形成多自由度振动试验参考谱矩阵。用此参考谱进行多轴振动环境试验,可真实地模拟机载雷达的实际振动环境。  相似文献   
338.
目的 探究某批次电子设备随机振动环境筛选试验中故障发生原因.方法 首先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初步分析,确定设备螺钉点布置合理,结构本身无明显缺陷,但试验夹具可能导致振动载荷放大.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电子设备失效情况,同时开展试验确定振动夹具的固有频率,并绘制电子设备实际所受随机振动功率谱密度曲线,以该功率谱密度曲线为输入,开展有限元仿真,验证失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故障复现试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有限元仿真得到电子设备3Sigma应力为22 MPa,在结构强度容许范围内.通过试验确定振动夹具固有频率与电子设备前两阶模态频率重频,发生共振,导致激励被放大,电子设备存在过考核,从而发生破坏.以设备实际所受功率谱密度曲线为输入条件,仿真得到3Sigma应力为52 MPa,超过焊接强度极限,导致焊点失效破坏.为进一步验证失效原因,使用原振动夹具完成故障复现试验,并改进试验夹具开展对比试验.结论 随机振动试验夹具的设计,应避免夹具固有频率与电子设备重频,从而导致设备破坏,合理选择设计夹具能有效避免电子设备遭受过考核.  相似文献   
339.
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贤金  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03-2112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共轭角力”理论机制,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构为“支撑力—敏感点”“恢复力—脆弱点”“损害力—临界点”“发展力—平衡点”四对相互作用力,并据此提出集开发建设、环境灾害、资源生态及社会福祉四个维度的DENS评价模型,为科学地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特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0.
目的给棒束型核反应堆等类似结构的抗冲击性能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势流理论计算得出单棒速度势,再利用泰勒展开和坐标变换数学方法计算得出棒束在流体中产生的总势,继而导出棒束的附连水质量。结果从公式中获得了棒束附连水质量与棒距边界距离、棒间距、棒数及棒各阶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该公式经有限元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是合理的,可作为棒束型反应堆等类似结构抗冲击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