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7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 A Passive Aeration Ditch was developed to treat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 A high C/N ratio facilitates microbial growth but nitrification deteriorates. • A high salinity decreases both organic and nitrogen contaminants removal.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containing elevated salinity is an emerging threat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sanitation in remote coastal communities. Regarding the cost and treatment efficiencies, we propose a passive aeration ditch (PAD) using non-woven polyester fabric as a feasible bubbleless aerator and biofilm carrie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Consideration has been first given to PAD’s efficacy in treating saline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and then to the impact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to-nitrogen (C/N) ratio and salinity on biofilm formation. A multispecies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salinity effect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pic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predic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D system had great capacity for pollutants removal. The biofilm thickness increased at a higher C/N ratio because of the boost of aerobic heterotrophs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which consequently improved the COD and total nitrogen removal. However, this le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ammonia removal. Moreover, while a higher salinity benefited the biofilm growth, the contaminant removal efficiencies decreased because the salinity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aerobic heterotrophs and reduced the abundance of nitrifying bacteria inside the biofilm. Based on the model simulation, feed water with salinity below 2% and C/N ratio in a range of 1 to 3 forms a biofilm that can reach relatively high organic matter and ammonia removal. These findings not only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PAD in treatment of saline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but also offer a systematic strategy to predict 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2.
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2-氯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与钛基钌铱氧化物电极(DSA)进行对比,研究了该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达到0.42,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DSA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仅为0.24.机理研究表明,由于BDD电极具有高的析氧电位,可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使2-氯苯酚的苯环充分开环,形成草酸、顺丁烯二酸等易生化处理的中间产物,从而使可生化性提高;而DSA电极的析氧电位较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33.
通过现场处理 ,对垃圾渗滤液的曝气 -絮凝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渗滤液的色度、COD、总磷去除率达 80 %以上 ,对氨氮去除率达 60 %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优综合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4.
固溶处理对Al-Zn-In-Si-Sn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固溶处理对Al-Zn-In-Si-Sn阳极性能的影响。首先对Al-Zn-In-Si-Sn合阳极试样进行了固溶处理,进而测定了经固溶处理和未经固溶处理两种阳极在15℃和60℃人造海水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对常温下铝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可改善高温下的阳极性能,固溶处理能有效提高阳极的电流效率.消除晶间腐蚀。还讨论了Sn元素在铝合金阳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低C/N比污水生物脱氮所需外加碳源量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试规模实验装置,探讨了现有活性污泥工艺改造成间歇曝气生物脱氮工艺的实践中,碳氮比(C/N)对废水生物脱氮效率、脱氮反应速度的影响,分析了脱氮容量,确定了所需外加碳源量.   相似文献   
136.
不同通风方式对污泥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2种通风方式和5种调理剂进行污泥堆肥,堆温均能顺利达到设定温度(60℃),并能保持一段高温期,堆肥产品的卫生学指标达到了无害化国家标准.同采用正压强制通风相比,采用自然通风与正压强制通风相结合方式,堆温上升迅速,能耗更低.但正压强制通风能加快堆料含水率的降低和有机质的降解.堆料含水率能极大地影响污泥堆肥过程,堆料的含水率不宜超过80%,在污泥堆肥过程中不必对堆料的pH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7.
堆肥系统的通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堆肥系统的两种不同风机选型方法及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结果,方法二所选风机的风量、风压和功率都大于方法一所选的风机.对于堆肥系统,目前常用的风机选型方法为方法二.污泥堆肥中试的结果初步表明:方法二所选风机的风量偏大,而方法一所选风机的风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8.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中的膜污染控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0  
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探讨造成膜污染的原因和膜污染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膜内表面微生物的滋生和膜外表面污泥层的附着是造成本试验膜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2% ~5% 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在线药洗可以有效地去除膜内表面滋生的微生物,使膜过滤压差下降7.7~52kPa;停止进出水,加大曝气量进行空曝气是去除膜外表面附着污泥层的重要手段,可以使膜过滤压差下降3.8~10.8kPa;采用处理出水进行反冲洗虽然有时可以使膜过滤压差出现较大程度的降低,但随之会出现出水水质恶化,膜过滤压差急剧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9.
孙笙  刘月 《环境工程》2005,23(4):10-11,19
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SDAO污水处理工艺、各个单体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SDAO工艺采用圆形曝气池,在工艺和结构设计上有所创新。污泥采用消化处理,污泥加热方式比较科学。  相似文献   
140.
预焙阳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严重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沥青烟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吸收法、燃烧法、静电捕集法及吸附法。前三种方法处理费用高、应用范围窄,并有二次污染等问题。吸附法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在综合评述吸附法治理沥青烟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吸附法治理沥青烟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1)易吸附/脱附沥青烟的高效滤料开发;(2)吸附及再生装置与工艺的开发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